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性及功能

第三节 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性及功能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性

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和现货不同的特性,包括以小博大、杠杆大、风险大; 比现货具交易的优势; 产品复杂,定价难; 交易策略繁多,风险难以衡量; 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等,分别说明如下:

(一)以小博大,杠杆大,风险大

金融衍生工具最大的特性也是最吸引人的特点就是以小博大,也就是可以进行所谓的杠杆操作(leverage trading)。杠杆操作是指交易者只要付出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利金,就可以操作数倍价值的资产。譬如只要付出5%左右的保证金,就可以操作20倍金额的台股指数期货。因为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过大,所以常常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赚得数倍于本金的利润,但也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损失好几倍的投资金额。譬如在1998年爆发的LTCM事件,据闻该公司的杠杆比率就曾高达50多倍,也就是以25亿美元的资本操作将近1250亿美元的投资部位,其潜在获利之高及伴随而来的风险之大,便可想而知。

(二)比现货更具有交易上的优势

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比现货更具优势之处,包括:

1. 交易成本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成本一般会比现货低。譬如,同样是看涨股市,买入指数期货的交易成本就比买入股票低。目前台湾地区股票的交易税是3‰,而台指期货的交易税只有4‱。上证A股的股票交易费用包括印花税和过户费,前者为成交金额的0.1%(由出让方单边缴纳),过户费为交成金额的0.1%,起点1元,而就沪深300股指期货来说,交易所对每笔交易向期货交易所会员征收30元交易手续费,而在期货公司开户的客户才能进行交易,每笔交易期货公司会在30元的基础上加收一笔佣金,除此之外不征收包括印花税在内的其他费用。

2. 流动性高。有些期货或期权的交易量比现货还要多,因此流动性较佳,这或许是因为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需要的资金较少的缘故。

3. 卖空较容易。金融衍生工具的卖空比较容易,不受限制。有些商品如股票等,则会有放空的限制。譬如台湾地区股票曾有平盘以下不能卖空的规定,以及券商不能卖空股票等限制; 而金融衍生工具如台指期货或期权,就没有卖空这方面的限制。

(三)产品复杂,定价难

金融衍生工具日趋复杂,因此也愈来愈难以定价。金融衍生工具虽然包括期权、远期契约、期货、互换四种基本商品,但是由于这些基本商品又不断有新的产品衍生出来,因此定价愈来愈难,大部分得依靠数学计算或计算机仿真。对于在交易所交易的商品,因为有公开买卖,因此有市价可供参考。但是,对于一些为客户量身制作的场外交易市场的金融衍生工具,由于没有公开买卖,缺乏客观的价格依据,因此一般投资人不太了解。譬如以生产贺卡闻名的美国吉普生公司(Gibson Greetings),就是和美国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从事利率互换及期权等30几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亏损了数千万美元。最后,吉普生公司还控告信孚银行误导及提供不实信息。

(四)交易策略繁多,风险难以衡量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策略繁多,这点和现货交易不同。譬如期权的交易策略就有好几十种,因此一般投资者除非深入了解投资策略,否则恐怕无法了解可能的风险程度。譬如1998年8月LTCM发生巨额亏损事件,使得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不得不出面联合14家大银行接手该对冲基金。据事后接管的银行团透露,LTCM操作的策略错综复杂,连专业人员也需要花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弄清楚详细交易的情形。

(五)资产负债表外交易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一般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而是于表外加以批注说明。由于它的交易一般均没有实体,不影响资产及负债,而且OTC的交易也没有公平市价可衡量,所以操作金融衍生工具的盈亏金额及发生盈亏的时点难以衡量及认定。因此,许多企业在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时,一般并未加入会计分录,而只列为资产负债表外交易。譬如有些券商为了规避债券投资的利率风险,和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合约,而将此交易行为列在资产负债表外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上,只以几行文字说明。由于公司行号所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情形,无法由财务报表完全揭露,因此无论是公司股东、债权银行或金融监理机构,常常无法完全了解这些金融衍生工具潜在的风险。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

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许多功能,包括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与促进市场效率及完整性等。分别说明如下:

(一)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最早开始的目的便是作为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之用。譬如中国的进口商可以买入远期美元,以规避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损失; 中国石油可以买入原油期货,以规避原油油价上涨的风险,因此金融衍生工具最初的目的大都是在对冲(hedging)。但是,也有些交易者在没有现货的情形下,买卖金融衍生工具而承担风险,就是所谓的投机(speculating)。也就是说,对冲者或不想承担风险的投资人,可藉由金融衍生工具将风险移转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机者,因此金融衍生工具可作为风险管理之用。

(二)能促进市场效率及完整性

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和现货商品的价格存在一定的关系,如果两者的关系不符合理论价格,便存在套利机会。套利结果将会使价格快速调整到合理地步,直到没有套利机会为止,因此可以促进市场效率。另外,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非常多,而交易策略也相当多,因此可以提供投资者许多不同风险与报酬的组合,适合各种不同的风险需求者,使金融市场的产品更加完整。

(三)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本来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是依附在现货价格上,也就是说当现货价格变动,价格才跟着改变。但是,我们常常听说金融衍生工具如期货或远期契约的价格,对未来现货的价格走势隐含一些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从期货的价格可以预测未来现货的走势。美国研究数据显示,S&P 500股指期货常常会有领先大盘指数的情形出现,这是因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上的一些优势。当市场有一些重大讯息出现,譬如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调降利率,投资者反映这个多头消息在股指期货(如S&P 500股指期货)比较快;但如果要500种股票完全反映这个好的信息,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此外,由于期货的交易成本较现货小,投资者会倾向于反应信息于期货交易上。因此,期货的价格变动往往会领先现货价格的变动。所以说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价格发现(price discovery)的功能。

同样,台指期货的价格也会领先台股现货。台湾地区股票投资人会很注意台指期货在早上8: 45开盘的情形,以作为操作台股现货的参考(台股现货在9点开始交易)。此外,2010年开始交易的沪深300指数期货在早上9: 15开盘,而上海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都是9: 30才开始,因此也可以参考沪深300指数期货开盘的情形,以作为操作现货的参考。

动动脑

有些公司老板宣称由于操作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太大,他们公司绝对不操作,以免增加公司风险。你认为这句话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