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梦”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什么是梦?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袁隆平常年专心于杂交水稻研究,他就做过一个好梦,梦见“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然而,也有些梦则直接指向所憧憬的美好理想,譬如在《七律·答友人》中,毛泽东写道:“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2],描绘了诗人向往的极美的一幅场景。从医学上说,梦是睡眠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一般认为睡眠时,如大脑皮质某些部位有一定的兴奋活动,外界和体内的弱刺激到达中枢与这些部位发生某些联系时,就可以产生梦”[3]。这些表明,即使是“梦”这样虚无飘渺的东西,其形成也有着一定的内外刺激的原因。中国梦作为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其提出则更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