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现代性

(二)全球化和现代性

现代性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是“指涉各种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转型。”[13]这里的现代性还特指西方理性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运行机理,[14]所以全球化总是与现代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今天,众多的国家、民族研究全球化,参与全球化,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加速本国、本民族的现代化。全球化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推行的全球化,现代化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现代化,两者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15]

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关系又是非常复杂的。从世界历史的进程看,全球化一开始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推动的,有着明显的资本主义特征。但是如把资本主义特征当作全球化的根本特征,或者说全盘接受了这种特征的全球化,最终造成的现代性肯定是不完善的。所以,在讨论全球化与现代性的相互关系时,必须运用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尽管无论是在早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还是在后期的《资本论》中,马克思都没有使用过全球化和现代性这样的名词,但马克思确实把全球化和现代性结合起来思考的,特别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联系起来考察的。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发端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经以后的工业革命而确立起来的。社会学家吉登斯说过类似的话:“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社会的缩略语。”[16]在资产阶级建立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民族历史逐渐转变为世界历史,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现代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明确指出:“‘现代’社会就是存在于一切文明国家中的资本主义社会。”[17]有时,马克思直接把它称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18]所以,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不是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问题,而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问题。由于现代性总是与日益扩大的交往性、开放性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现代性中包含着全球化。马克思把现代性与全球化联系在一起考察的观点告诉我们: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还能关起门来自我发展,而在现代社会,自从资本主义这个怪物出现之后,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再也不能在自我封闭中求生存,求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社会天生就有全球化的特征,现代性和全球化是一致的。

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又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是伴随着羊吃人和贩卖黑奴发展起来的,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9]按照资本主义无限制增值的逻辑,首先,资本的无限制增值造成了社会的动荡化,使“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其次,资本的无限制增值导致人际关系金钱化。随着无孔不入的资本,使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20]最后,资本的无限制增值形成资本主义市场全球化,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21],导致全球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肯定又否定的两种态度?从现代性的视野看,马克思肯定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开创的现代性,同样,马克思批判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掠夺性,这两者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的这种批判方法对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全球化和现代性关系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认识到,世界历史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现代化浪潮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引领的,在相当长的时间还不能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不要西方化,但不能放弃现代化。因此,要顺应现代化潮流,吸收西方现代化的文明成果。而吸收多种文明,创造更高的文明,这是任何文明发展都不能背离的一条通则。另一方面,必须利用全球化来寻求和创新现代性。现代性是天生的全球派,它在本质上是与狭隘的民族性相对立的,不可能设想从狭隘的民族性中滋生和发展出现代性,也就是要通过全球性来寻求现代性,又通过现代性来发展民族性。[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