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拓展“中国梦”践行之时空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拓展“中国梦”践行之时空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境遇下的时空定位,它能够引领中华民族的方向、明晰中华民族的目标、抉择中华民族的路径。对中国梦价值内涵的体认、归属与认同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共享价值观念、生成与凝聚价值共识是中华民族成员价值整合心理的外显,在中国梦价值认同基础上形成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梦价值内涵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与目标的具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在价值目标、价值共识和价值动力上高度契合,因此,在中国梦践行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认同,而且通过价值目标、价值共识和价值动力对中国梦践行予以不断拓展,进而推进对中国梦价值内涵的认同与理性自觉,促进中国梦价值内涵的转化,即由认识形态向实践形态、由观念形态向物质形态的转化,藉此实现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精神导向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确立反映一个社会本质要求的重要原则,来引导时代和民族主体确定自身的价值目标,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进而凸显其精神导向功能。社会主体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对于社会生活的价值评价标准,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这种不同的价值追求成为人的精神系统中的一个定向导航因素,也是人的灵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则能为人们进行价值选择确立一个统一的价值评价标准,使人们的活动不再无所适从。另外,人在进行价值选择的过程中,形成多样并存的价值观、多种价值尺度。在多样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难以形成对一定文化的归属感,导致价值选择上的迷茫。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有助于形成巨大的精神引领力,使社会成员达成一致的认识和共同的追求。再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众多社会成员的个体价值选择提供价值参照系,以此调整不符合主导价值观要求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价值目标与前进方向更加明确,成为国家、社会与个人层面的价值向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价值整合的功能。价值观整合是均衡、协调与包容的过程,也是全体社会成员沟通、协商、增强认同与协作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的传承,植根于价值观的世代相传与共同守护,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共同价值观决定和支撑了社会良性运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性,能够凭借自身强大的统摄力,整合多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发挥统领和聚合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高度凝练,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道德情操和文化信仰。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不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相承接,而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相契合,是社会稳定的共享价值理念。它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对于中华民族的聚合作用愈来愈凸显。只有充分释放人民群众与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凝心聚力,才能在民族文化认同基础上作出符合民族特点的价值研判,整合价值观念,生成价值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激发精神动力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源泉,体现着中国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历史和现实证明,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精神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感召力,取决于它所蕴含的价值观能否激发人们对共同价值的向往与追求,因而成为一个民族、国家发展进步须臾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7]核心价值观念激发与整合社会力量,凝聚、激发全体民族成员的激情与热情。“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8];“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9]事实上,只要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得到主体认同,那么主体就会认可与支持符合该价值观与信仰的行为、政策与制度。藉此,社会的价值观念就会由认识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反映中华民族成员的共同信仰与价值诉求,代表共同的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发展要求。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认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力激发功能的基础和源泉。”[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所提供的价值目标,能够拓展中国梦践行的场域。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所构成的中国梦赋予中华民族以时空定位,并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思想启蒙、价值认同、世界意义中衍生、拓展,使中华民族的代际者深刻省悟和明晰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历史与未来,深刻体认自身的现实价值追求和世界性的民族标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精神引领功能,不仅从认识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从精神到物质方面为中国梦践行提供目标支撑,而且为中国梦提供路径抉择、设计既定目标、定位内核价值,赋予中国梦以民族价值特质,由此拓展中国梦践行之场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所提供的价值共识,能够拓展中国梦践行的关系网络。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与时代潮流的交融与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价值追求、价值目标独特的研判方式。只有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欣赏、热爱、并且认同,才能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这种认同基础上产生理性自觉。“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凝聚功能上的高度契合,不仅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导引着中国梦的价值认同,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所提供的价值共识成为平衡与协调中国梦力量关系构型的内在动力源泉。”[11]在中国梦践行的关系网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整合的基础是价值共享、利益求解,这种基础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认同与归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所提供的精神动力,增强中国梦践行的力度。中国梦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昭示世界、凝聚国人的精神旗帜。代表中华民族基本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成员的根本利益休戚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族成员的情感和意志的激发和统摄效用,形成民族成员稳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会直接促进变革社会关系模式、创新社会经济条件、催生新的利益分享机制,形成对中国梦践行的有效推动。

(本章撰稿人张桂芳)


[1]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h/2013-03/17/c_115055434.htm。

[2]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求是》2014年第2期。

[3]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求是》2014年第2期。

[4] 杨根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观察与思考》2015年第4期。

[5]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6] 杨根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观察与思考》2015年第4期。

[7]张朋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光明日报》2013年4月8日。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7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9页。

[10]詹小美、康立芳:《中国梦践行场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海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11] 詹小美、康立芳:《中国梦践行场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海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