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眼中的“中国梦”
当习近平用“中国梦”概括新一代中国领导人的执政目标时,人们看到了两大象征。一是作为背景的“中国复兴路”的展览图片;二是站在他身边的将引领中国人去追梦、圆梦的七人团队,中国的“梦之队”。
“中国人开始做梦了”,“中国的新老板是个有梦想的人”,“中国敢于梦想了!”“中国的美梦抑或世界的噩梦?”[1]从世界媒体报道的各种大标题中,你会清晰感受到世人对中国梦的关心和担心。这种关心和担心可以分成下列种种心态。
第一,悲观心态。认为随着中国梦的实现,中国将给世界带来悲观前景。其实,早在中国梦提出之前,西方国家就对中国的蓬勃发展有悲观的心态,马丁·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就认为,随着中国的发展,就会产生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就会挑战现有的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由于中国构建的重要资源,这就会影响和威胁西方的民主观念和自由观念[2]。
“中国梦”提出来后,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认为,“中国梦”的提出带有帝国扩张的倾向,这使亚洲其他国家陷入紧张的氛围中;美国《新闻周刊》则质疑中国“强国梦”将是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3]对于“中国梦”,日本媒体将它解读成“强军梦”,提出中国应考虑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看法,并要求中国改变“强硬的外交立场”。日本《读者新闻》在报道“中国梦”的时候,特地引用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约翰·哈德利观点:认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个透明、负责任和有行动力的政府,认为这是民主改革的前提,也是中国社会的要求。[4]
总之,一些人认为中国梦的实现将对世界带来消极的影响。
第二,乐观的心态。认为中国梦的实现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自身发展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发展。中亚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南亚的尼泊尔都希望中国梦能早日实现。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盼望中国梦实现过程中,有利于塔中两国经济合作和发展。[5]尼泊尔前总理巴特拉伊也指出:中国梦不同于西方梦,是希望全世界人民享受和平、繁荣和自由。[6]有的人还认为中国梦实现的道路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和借鉴,也可以丰富世界的发展模式多样性。俄罗斯的主要媒体《俄罗斯报》、《共青团真理报》等将“中国梦”与普京提出的“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强国梦”作比较,探讨“中国梦”对俄罗斯的启示。[7]还以“中国梦”为参照系,反思俄罗斯发展战略的问题所在。[8]有的俄罗斯媒体还特地从全球性视角将“中国梦”与“美国梦”进行比较,阐明“中国梦”以世界意义。[9]巴基斯坦媒体也对“中国梦”保持乐观,《每日时报》以《中国希望一个和平繁荣的亚洲》为标题,希望巴中两国加强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实现各自国家的美好梦想。[10]《民族报》则以《中国梦和美国梦没有冲突》为评论标题,认为“中国梦以 ”强调集体主义,“美国梦”关注个人主义,都是为了实现和追求本国人民的美好梦想,两者并没有冲突。[11]
第三,两难心态。面对飞跃发展的中国,面对高调宣扬的中国梦,有的国家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对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充满敌意,另一方面从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希望从中国的发展中分到一杯羹,捞到一点实惠;一方面对中国不断进入各种国际机构、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示讨厌和害怕,另一方面又希望随着中国的发展,让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国际义务;一方面希望保持对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既彰显作为大国的责任,又可兼顾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时时制约于国内的选举,故意显示对中国的强硬政策。在这一系列的两难中,面对中国梦呈现出复杂心态。印度媒体在这方面就有充分的表现。一方面,印度媒体称习近平主席是“一位充满魅力的领袖”,认为中国梦将给印度经济带来更多的活力,甚至认为中国梦将成为世界梦。[12]但另一方面,也有舆论把中国梦解读成“强军梦”,担心中国梦的实现不能保持长久的和平。
面对世人对中国梦的种种心态,我们应把中国梦和全球化和现代性联系起来,告诉世人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反映,使世人相信在全球化的意境中实现中国梦,不是为了称霸世界,而是为了造福人类。这样,才能使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消除悲观心态、两难心态,达到乐观心态。正如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承诺的:“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