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是“中国梦”的重要视角

(一)生态文明是“中国梦”的重要视角

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国梦”的一个重要视角。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这一重要论述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有机统一起来,高度概括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实质。生态文明无疑是“中国梦”奋斗目标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首先,我党提出的“中国梦”实际上就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总任务的形象化表达。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目前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这里所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正是“中国梦”的总期盼。为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而努力即是为圆“中国梦”而努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梦”的两个具体期盼。生态文明恰恰是“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物质文明建设为中心,精神文明建设为先导,政治文明建设为保证的四个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形态的整体,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统一整体。

对于生态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党的认识有着一个逐步清晰的过程。从党的十二大至十五大,我们强调的还仅仅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把社会主义文明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统一。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正式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

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确立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求中,都清晰地列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形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3]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报告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指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4]

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是,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当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具体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及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6]

其次,我党提出的“中国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中国梦”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先进社会理想。为实现“中国梦”,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力量的中国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道路、精神,必然内在地包含着生态文明的理念和道路。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同生态时代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这种一致性突出地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发展目标的一致。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保证满足全体人民的生态、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这恰恰也是作为生态文明的追求目标。

二是发展实质的一致。生态文明的实质是环境、资源的公平问题。社会公平包括生态公平。但是,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社会,正如人们之间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等方面那样,人们在生态权益方面也是不公平的。消灭人们在生态权益方面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充分保证人们在生态权益问题上的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以及重要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三是发展道路的一致。生态文明旨在重建人、社会与自然在新的更高层次的和谐统一。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在新的更高水平上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根本标志。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道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整体优化、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要走的道路也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效率、社会公正、生态和谐相统一的新型社会。社会主义新时代亦即生态文明新时代。

可见,社会主义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联系和高度一致,决定了生态文明必然作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