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深处走来
2012年11月29日上午,习近平带领刚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就在这时,他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中国梦”。
众所周知,国家博物馆是2003年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它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展示着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列强野蛮侵略和瓜分的抗争史。《复兴之路》的大型展览则更为集中地记载和陈列了中国人民为着民族复兴的理想而奋斗的可歌可泣的史实和诸多历史文物。
在参观中,习近平表示,《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真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强调,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习近平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习近平最后强调,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4]
在中央领导班子新老交替的时刻,在面向历史的庄严场合,习近平以中国梦来概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不仅有新意、通俗易懂,而且容易凝聚共识;它也宣示了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广大民众,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把民族复兴的大业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
之后,习近平在许多讲话中不断阐述了关于中国梦的思想。特别是2013年3月,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后作的就职演说,更为集中地谈到了中国梦。他说:“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并且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而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5]
透过习近平的讲话可以看到,中国梦是从中国历史深处走出来的。第一,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二,它直接源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受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和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的苦难史,落后挨打刺激了民族的启蒙、觉醒和抗争,化成了强烈的民族复兴愿望,促使中国先进分子起来奔走呼号、勇敢探索、流血牺牲,也凝聚起了中国人的力量。第三,它也根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唯此,才能有强大的凝聚力;唯此,才有民族复兴的底气;唯此,才坚韧不拔;唯此,才独具广阔胸怀。第四,中国梦今天已非可望而不可即。我们不仅赶走了帝国主义,打倒了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在60多年曲折探索中找到了一条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的脚步已经震撼了世界。
中国梦,从词汇来源上可以追溯到十八大之前专家学者和政治家们关于中国梦的讨论。其作为政治上的词汇是2005年5月郑必坚首度提出的。当时,中国GDP首超英国成为第四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一时间“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为了回击“中国威胁论”,郑必坚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和平崛起所做的只是‘中国梦’”。11月他又重申“中国的和平崛起所做的只是基于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梦’”,强调“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文明的复兴”。之后,“中国梦”的话题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和政界人士的关注,成为一个热点[6]。
中国梦,从思想内容上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口号的提出。1982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是198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来的。该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8]。无可否认的是,这些和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紧密相联。中国共产党是在民族危亡之际站立起来,为着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和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着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能够不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自己纠正自己错误的党;中国共产党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奠定了基本条件。
中国梦,从精神脉络上甚至还可以追溯到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的口号——“振兴中华”[9],乃至更早的先行者。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以武力野蛮地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并且得寸进尺不断地寻找借口发动一次又一次战争,迫使清政府不断签订割地赔款的耻辱条约。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所未有的大变局——古老的东方文明与新兴的强大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冲撞。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10]然而,五千年文化造就的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际被激发,一代接一代的先进分子把救亡图存作为自己最高的责任,千方百计地探索着救国救民的出路;西方在野蛮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中西文化在冲撞中交融,中华文化则在这场中西古今的大冲撞、大交融中逐步得到升华。这就是近现代中国的大背景,也是中国梦得以产生的历史原因。中国梦则是中国人民通过对近代屈辱史的反省而由内心深处发出的憧憬和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