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化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化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萌芽于15—18世纪的近代经济全球化。这一理论是经济从孤立的国内市场、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的真实反映。当然,马克思的著作中并没有使用过“全球化”这一概念,但在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阐述中,马克思实际上洞察到全球化的存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一词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词,反映了现实中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但什么是全球化?众说纷纭。按照杨雪冬的观点,全球化概念在西方有多种界定。[16]

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被理解为在世界市场的条件下,资本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而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这种经济全球化是自由派经济学家心目中经济发展的理想状态,也是众多跨国公司的期望。

从制度角度看,全球化被理解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或资本主义的扩张。沃勒斯坦曾以世界体系理论对全球化进行解释,他认为不平等交换形成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结构的世界体系,这个体系的本质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另一个左翼学者阿尔博强调,全球化只是资产阶级的国际化。也有学者用更加极端的眼光看待全球化,把它等同于西方化、美国化,并形象地称之为“可口可乐化”、“麦当劳化”。

从信息传递角度看,全球化被理解为地球上的人类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进行信息的自由传播。麦克卢汉当年提出“全球村”,大约是这种认识的始作俑者。这种认识影响了许多把全球化归于技术进步的学者。

从全球性问题角度看,全球化在被视为人类在环境恶化、核威胁等共同问题下,达成了共识,这就是全球性问题。著名的悲观主义学派罗马俱乐部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

从文化和文明角度看,全球化被理解为是人类各种文化、文明要达到的目标,是未来的文明应该存在的文化。它不仅表明世界是统一的,而且表明世界是多样的。这些学者强调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矛盾冲突的过程。著名学者费舍斯通就提出了全球文化的概念,他认为全球文化的相互联系状态的扩展就是全球化进程,它可以被理解为导致全球共同体——“文化持续互动和交流的地区”——的出现。[17]目前,这一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赞同。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认为的全球化?这需要体会马克思的叙事语境,事实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已经指证着全球化的存在。英国学者吉登斯把全球化当作“现代性的根本性后果之一”,他在阐述中多次提到马克思,自觉不自觉地在当代历史语境中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化观点作解释和注脚。[18]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所导致的全球化,包含在“全球民族—国家体系”中或真正世界性联系的“国际的劳动分工”中,全球化表现为“时空分延”,“使在场和缺场纠缠在一起,让远距离的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与地方性场景交织在一起。”[19]以这种在场和缺场的跨距离互动而引起的共同在场的关联为基础,吉登斯把全球化定义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连接起来,即此地所发生的事件可能是由许多英里以外的异地事件而引起,反之亦然。”[20]就此而论,我们认为,吉登斯所理解的全球化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2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内容十分丰富,但含义非常清楚。根据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代表性著作中的观点,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启动了“世界历史”,但是直到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高潮中,“世界历史”才发展了,因为商品、劳动力、资本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经济全球化进程才启动。可见,马克思关于由机器大工业启动的“世界历史”进程与资本主义进程,以及全球化进程并不重合。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2]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开始,工业化进入高潮,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经济全球化开始启动,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商品、劳动力和资本的全球性流动。西方少数工业化国家完全依赖世界市场,大多数非西方化国家仍没有完全依赖世界市场,不少国家仍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中,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全球化程度较低。

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科技革命将工业化进程引向新高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力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提高,不单制度安排基本完成,包括国际金融及国际贸易机构与体制建立并完善,而且经济全球化的物质载体已具备,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但是东西方冷战与“两个平行市场”的存在,使这一阶段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严重受阻。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新科技革命进入信息革命时代,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全球的制度创新与扩散,跨国公司的更大规模渗透,企业经营国际化程度普遍提高,新自由主义思潮盛行,资本的国际流动,借助因特网而速度空前,规模巨大,经济全球化程度空前提高。但由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及个别国家仍处在经济全球化的“边缘状态”,因此,至今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仍没有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仍然很漫长。

全球化的进程尽管漫长,但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同历史大潮一样,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今天,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都与全球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样,中国梦的实现也离不开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