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具有密切相关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具有密切相关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中国梦丰富的价值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方面生动地揭示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使中国梦不同于以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为基本归宿的美国梦及其他世界梦。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确立了中国梦的国家价值坐标。170多年以来,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就国家层面而言,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政治民主、社会文明和谐,这是理想价值目标,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实价值目标,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基本价值诉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揭示了中国梦的社会价值内涵。就社会层面而言,人们在社会关系中形成共同生活的联合体,形成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共同的价值取向。人们企盼和向往的理想社会就是以法治为核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将自由与平等作为中国梦的社会目标,一方面显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包容性、认同性和社会性,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验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和广泛性。[4]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中国梦的个人价值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5]。就个人层面而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评判道德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它既是全体公民的价值准则和奋斗目标,也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提高全民素质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中国梦凸显了以人为本和家国天下的情怀。就个人层面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提出的热爱国家、坚守岗位、敬业奉献、讲信修睦、团结友善的要求,与中国梦对其实现主体的标准具有内在一致性[6]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

任何价值都会承载着梦想,任何梦想也必然内蕴着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涵盖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愿景指明了方向。而要实现中国梦的这一愿景,既需要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强大硬实力,同时更离不开思想、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其中,价值观作为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必定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感召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文化上的最鲜明标记,其“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方向,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追求,因而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和踏实的脚步探索出来的“人间正道”,因而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显而易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要达到的目标高度一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充分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且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群众个人幸福进行了有机结合,这充分体现了人民利益要求的基本价值诉求。这种价值导向引领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规定。因此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中国道路。首先,富强能够引领中国道路的价值向度。富强,即指国强民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所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之一,更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因此,富强能够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价值向度。其次,民主能够引领中国道路的价值尺度。社会主义的生命就是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离不开民主,社会主义现代化更离不开民主。“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当家作主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尺度。第三,文明能够引领中国道路的文化价值目标。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其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地得以满足,并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启迪心灵,使人民群众的精神生命自由健康地成长。第四,和谐能够引领中国道路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社会和谐。为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必须关注民生、民意,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积极稳妥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价值追求。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提升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既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追求的基本价值准则,而不是西方所独有,它内在地包含着中国精神的价值诉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人类文明的大背景下,自觉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既凸显了党对人类价值理念的超越和创新,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提升中国精神。首先,自由为提升中国精神提供不竭动力。自由虽然不是这个传统的思想文化资源,但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始终将自由作为争取民族解放的价值追求。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使人民大众获得自由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自由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条件,也是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基本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因此,自由能够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为同时中国精神提供不竭动力。其次,平等、公正为提升中国精神凝心聚力。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之一。只有随时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并将公平正义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取向和未来发展的基本目标,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凝心聚力,进而提升中国精神。第三,法治为提升中国精神提供保障。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是内涵民主的法治。因此,只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才能为提升中国精神提供法治保障。

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中国力量。

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在引领社会思潮、整合多元利益关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公民层面对社会核心道德品质的规约。只有每个中国公民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行,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凝聚中国力量。首先,爱国情操能够凝聚中国力量。爱国情操首先表现为一种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已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使他们对中国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与使命感,正是这种家国情怀形成的精神凝聚力,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最终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高扬爱国旗帜、陶冶爱国情操同样能凝聚中国力量。其次,敬业、诚信、友善等美德能够凝聚中国力量。公民职业道德的底线要求即是敬业。只有社会公民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个人幸福生活才能得以保障。而诚信既是实现个人幸福的道德力量,也是实现社会信任、合作与发展的道德力量。友善作为人的宽厚德性,是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润滑剂。它能够使人间充满爱,使社会充满温暖。

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引领着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正确方向。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