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关系
社会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的。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内在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是历史活动的内在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产生于人的历史活动,但它是客观的,不含任何主观成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认识和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其宗旨就是为了探寻和为人的主体活动开辟、提供广阔的天地,使人的主体特征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人们能以日益合乎规律的活动,更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前提。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基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社会发展规律谈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一方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创造作用,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只有尊重社会历史规律,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创造作用才可能得以实现,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人。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目的和归宿,同样对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历史是人民群众通过他们自觉活动实现他们自身的发展的历史。追求自己目的的人们的活动就构成了历史的全部内容。历史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这种规律就外在于人们的活动而自发地发生作用。事实上,社会历史的规律就是人们本身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46]也是通过人和人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的,它必然存在和实现于人民群众的自觉活动之中,其中内涵着人民群众作为历史活动主体的能动性。因此,“一方面,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必须依赖广大人民群众去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在实践或认识中,既离不开对象即客体的作用,也离不开反映者或实践者即主体的作用。而实践和认识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只有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才能最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进而以科学的态度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还必须依赖广大人民群众去按客观规律办事,即以实际行动去遵循客观规律。”[47]人民群众正是通过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通过自觉活动去创造社会历史。人民主体地位只有得到肯定和尊重,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尊重。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秉承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的基本原理,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给予科学地评价。毛泽东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8]的科学命题,他告诫全党“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49]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劳动人民。”[50]习近平就任党中央总书记以来,一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这是对马克思人民主体论的坚持和创新,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的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