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具有内在统一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蕴含着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和个体层面三重梦想的中国梦,凝结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愿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进行着价值引领。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具有文化的同根性
从文化根源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均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中国梦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成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之梦。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哲学构成强国之梦的文化基因;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成就“文明之梦”的文化根源;天生万物唯人为贵的文化理念亦成为中国“幸福之梦”的根的滋养。与之相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汲取了传统价值观的营养。“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就是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土壤。”[2]中华民族爱国、自强、革新的价值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宝贵的精神源泉和不竭的文化资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3]。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具有目标的同构性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构成了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的最终目标是人民幸福。从国家层面讲,中国梦就是希望国家能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境界,就是希望国家变得富裕强大,不再受霸权主义的任意欺凌和压迫,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重要力量;就是希望在政权行使过程中能实行民主,尊重民意,反映人民的意愿,倾听人民的呼声,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科学行政;就是憧憬全社会文明、和谐,人们普遍遵守文明礼仪,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共同进步,共同实现美好的愿望和追求。从社会层面讲,中国梦就是期待和向往社会管理、社会生活达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境界。就是希望在宪法的规定内有更广泛、充分的自由,在社会生活、社会活动、社会交往中能体现平等的待遇,在生存竞争和实现人生理想、抱负的过程中有平等机会;在与他人或组织发生各种关系、申请行政审批、审理时能得到公正的处理;就是希望整个社会的管理能体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精神,并落到实处。从个人层面讲,中国梦就是希望华夏儿女人人都要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和素养。只有人人爱国、敬业,才有国家的富强、民主,社会的法治、公正;只有人人诚信、友善,才有国家的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只有国家实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想,社会实现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目标,才有个人素质的提升、发展空间的提升、家庭和个人生活水平的提升的平等公正的机会,也才能真正地实现人民的幸福。因此说,中国梦的最终目标是人民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三个倡导”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指向与中国梦的目标设定具有同构性。即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与强国之梦同构;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准则与文明之梦同构;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规范与人民幸福之梦同构。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具有使命的同向性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根本愿景。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要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现代社会,就是要塑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明公民。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一步步朝着中国梦的目标迈进。而作为中国梦的根本精神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社会主导性的价值准则,以及所追求的价值理想,是中国精神的塑造者,是中国力量的引领者,是中国道路的精神力量。它的“三个倡导”体现了对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指向,对社会自由、公平、正义、法治的进步期待,以及对公民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约。从三个层面的价值指向中可以洞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共同肩负的历史使命,因而两者在此意义上具有同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