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呕吐(三)

11.呕吐(三)

某男因呕吐3月,于2010年8月15日来诊。自述平素喜热食热饮,胃脘发凉,痞满,舌淡苔白脉沉迟。此中焦虚寒,宜温中益气,降逆止呕,拟《证因脉治》丁香柿蒂汤进退,处方:丁香15g,柿蒂15g,人参6g(另炖),生姜5片(后下)。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次冲服生硫黄粉1g。

二诊:呕吐次数减少,胃脘稍暖,效不更方,原方再进10剂。

三诊:呕吐次数进一步减少,日仅一次,上方再进10剂。

四诊:已不呕吐,用生姜汁(可兑温水)冲服生硫黄粉1g,一日两次,以一月为期。

后电话随访,呕吐止。并以此方用于类似他的很多人,均有良效。

按:该患者为胃气虚寒,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脉迟为虚寒,胃痞乃气滞不畅,宜温中益气,降逆止呕。用丁香温胃散寒,下气止呕,柿蒂温而苦涩,专治呃逆,人参益气补虚,生姜温胃降逆,生硫黄暖胃,诸药合用,去胃寒,平逆气,病愈。作者体会:柿蒂味苦,善降胃气,止呃逆,为治胃气上逆呃逆呕吐之专药,常与代赭石、刀豆子合用,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功。呃逆有寒热虚实之异,均可配伍应用,如胃寒呃逆常与半夏、生姜相伍;胃热呃逆,常与竹茹、黄连相伍;虚寒呃逆常与人参、丁香同用,若痰浊、食滞犯胃,又当与厚朴、陈皮、半夏、苍术合用。《得宜本草》讲:“得丁香治呃逆不止。”《本草拾遗》:“煮服之,止哕气。”《滇南本草》:“气逆膈反胃。”《青岛中草药手册》:“温中下气。治呕逆、呃逆及夜尿等症。”柿蒂不但质坚善降,且能治疗腹泻。如我治疗幼儿腹泻,3岁量15个,洗净,加入水200ml,文火煎至50ml,热泄加少许白砂糖,寒泄加入少许红糖,分次喂服,每次约6ml,每日3~4次。一般3天即愈。这可能是柿蒂有涩味,有涩肠之功。另外,临床上我还喜欢用柿蒂与生硫黄共研粉,暂名柿硫散,治胃寒呃逆收到明显效果。柿蒂归胃经,专降胃气,生硫黄食后生成硫化物或硫化氢,能刺激胃肠蠕动,西医认为生硫黄有轻微泻下作用。似乎与中医“降气”有关联,两者均可以“降气”,生硫黄温热之性,故两者组成柿硫散,有协同作用,降逆作用更优。可用于胃寒呃逆,吸凉风呃逆。某人食热饭后进食凉水呃逆,进柿硫散而愈。某小学老师,出门没戴口罩,吸冷空气后,遂呃逆不止,也进柿硫散而愈。临床上凡胃寒呃逆,本人已将本散作为固定散剂,病轻仅进一味,病重辨证施治,组方后冲服此散,临床治愈病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