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0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王某,男,70岁,渐进性疲乏无力,头晕,腿软,面色苍白半年。于2012年6月8日初诊。半年来疲乏无力,头晕腿软,进行性加重,偶有齿、鼻出血,手足凉,畏寒,不思饮食,在兰大一附院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用丙酸睾酮及输血治疗半年无效,来本院就诊。查: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下肢轻度可凹陷性水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缓。血常规:血红蛋白36g/L,白细胞1.5×109/L,网织红细胞0.2%;骨髓检查:增生重度低下,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极少,诊其为:脾肾俱虚,气血不足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宜补益脾肾,益气血。处方:炙芪3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30g,川芎10g,仙茅30g,仙灵脾30g,女贞子6g,旱莲草6g,紫草2g,炙草3g,杜仲20g,桑寄生20g,木香6g,山楂10g。10剂,水煎内服,一日一剂,分早晚温服,每次冲服生硫黄粉1g。

二诊:10剂后,手足仍凉,出血症状减轻,畏寒略减,能稍进食。原方有效,不再更方,续进20剂。

三诊:又服20剂,血象开始上升,逐渐脱离输血,半年后血象明显上升。2012年7月9日血常规:血红蛋白140g/L,白细胞4.8×109/L,血小板79×109/L;网织红细胞2.4%。复查骨髓;增生活跃,粒、红两系增生,淋巴细胞略高,巨核细胞可见,血小板略少。出院后继续原方进退服用,患者身体逐渐恢复,现在正常上班。后到兰大一附院骨髓、血象复查:全部正常。

按:患者来时,疲乏无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说明气血两虚,怕冷腿软,说明脾肾俱虚,故应温补脾肾,补益气血,虽然疗程较长,患者也能坚持服药,这就更增加了作者对其病治愈的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获痊愈。治愈此病,一定要补脾肾、益气血。因贫血患者多有气血、脾肾虚损的表现,脾肾与造血系统关系密切,凡骨髓造血机能障碍疾病,组方有补益气血阴阳四类药物,“阴生阳长”“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统”,由此而设计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