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  扭转试验的原理

8.3.2 扭转试验的原理

扭转试验是对圆柱形(或管形)试样施加扭矩T(使试样两端承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面垂直于试样轴线的力偶),测量扭矩T及相应的扭角θ,试验一般扭转至断裂,以便测定金属材料的各项扭转力学性能指标。如把扭矩T及相应的扭角θ绘制成曲线,即得到T-θ扭转图。

当试样承受扭矩T时,试样表面的应力状态如图8-23所示。在与试样轴线呈45°的两个斜截面上承受最大与最小正应力σ1σ3,在与试样轴线平行和垂直的截面上承受最大切应力τ,两者比值近于1。在弹性变形阶段,试样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和切应变沿半径方向的分布是线性的,如图8-24a所示。当表层产生塑性变形后,切应变的分布仍保持线性关系,但切应力则因塑性变形而有所降低,不再呈线性分布,如图8-24b所示。

1.扭转时的切应力

圆柱体试样扭转时,平衡外加扭矩T是由横截面上无数的微剪切力组成的。

如图8-25所示,设距圆心ρ处的切应力为τρ,此处的微面积dA上的微剪切力为τρdA。则有978-7-111-58451-3-Part02-177.jpg,弹性范围内,切应力沿半径成正比,表面切应力最大,即978-7-111-58451-3-Part02-178.jpg,故,

978-7-111-58451-3-Part02-179.jpg

978-7-111-58451-3-Part02-180.jpg

图8-24 扭转弹性变形横截面切应力和切应变分布

978-7-111-58451-3-Part02-181.jpg,这是仅与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有关的几何量,称为试样横截面对形心的极惯性矩,则有

978-7-111-58451-3-Part02-182.jpg,令W=Ip/r,即扭转横截面系数,则有

τmax=T/W (8-36)

对于实心圆截面

Ipd4/32,Wpd3/16

对于空心圆截面

Ip=π(d4-d41)/32,Wpd3(1-d41/d4)/16

式中 d——空心圆外径;

d1——空心圆内径。

978-7-111-58451-3-Part02-183.jpg

图8-25 圆柱体试样扭转时的切应力计算示意图

2.扭转时的切应变

当直径为d、长度为Lc的圆柱体两端的相对扭转角为θ时,试样表面的切应变γ

γ=rθ/Lc=dθ/(2Lc) (8-37)

3.剪切弹性模量

剪切弹性模量G的计算公式为

G=τ/γ=TLc/(θIp) (8-38)

1)当切应力使试样表面发生塑性变形时,圆柱体横截面上的切应力τρ与该点到轴线的距离ρ失去比例关系,如图8-24b所示。由材料力学可知:扭转试验时,距离圆柱体轴线为ρ处,切应变γρ=ρdθ/dx=ρθ,切应力τρ=(3T+θdT/dθ)/2πρ3;在试样表面(ρ=d/2处),τ=4(3T+θdT/dθ)/πd3,其中,dT/dθT-θ曲线上试验点的斜率。

2)薄壁管扭转时的切应力。当薄壁管的壁厚α0远小于其平均半径rm时[rm=(d+d1)/2,α0/rm<10],可以认为试样横截面上沿壁厚方向切应力近似相等,它们对试样轴线的力矩与外加扭矩T平衡,因此平衡方程为T-2πrmα0τrm=0,所以薄壁管扭转时的切应力

τ=T/(2πr2mα0) (8-39)

在薄壁管扭转时的切应力公式推导中没有应用胡克定律,式(8-39)可应用于整个扭转试验过程,即此式(8-39)不仅可用于薄壁管扭转弹性变形阶段,也可用于薄壁管扭转塑性变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