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政治的性气先生

五、不懂政治的性气先生

文官大帅们的悲剧性结局,甚至以付出生命为代价的冤假错案,实际是明代政治、军事体制之悲哀,他们的牺牲,是体制导致的冤屈。其实,这些人和文化人都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有的人本身就是学者兼政治家、军事家这样难得的人才。因为这些大帅督抚本身就是具备儒家情怀的大文化人,比如孙承宗就是光宗、熹宗皇帝的经筵讲师,天启帝对于老师极其尊重,几乎言听计从。熊廷弼和诸生冯梦龙也是亦师亦友的君子之交。

熊廷弼是个文武兼资,个性鲜明,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人,因其心怀大略,腹有良谋,因而在官场是个鹤立鸡群特立独行的家伙。他的个性鲜明,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缺乏心机属于我们当下所说的性情中人。他对同僚们显得很是倨傲不恭,这其实是对当时那种结党营私朝风政风的反讽和叛逆,因而始终难以左右逢源。据计六奇《明季北略·熊廷弼传》记载:

已末,杜松等败衂,神宗用御史杨鹤言,召公前往宣慰,随授兵部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赐剑。以八月初三受命,整顿年余,会熹宗立,与中朝议多不合,为阅科姚宗文构退,而以袁应泰代之。四阅月而辽阳亡。上忽思曰“假令熊廷弼在,岂坏至此!”召公为兵部尚书,且赐手召曰“汝当年先皇赐环之恩,眹在冲年,遘之患难,勉为一出,以全君臣始终大义。”公赴召出关,大司马张鹤鸣设饯三十里之外,冀有所嘱。公手击案曰:“今日不得言边事!”鹤鸣由此啣公,迺怂惥巡抚王化贞以分公权。

从上述记载我们可以看出,熊廷弼的悲剧,既有朝中党争的的背景,也是其个人性格所导致,才华出众难免自视甚高而目中无人,因而和朝中议论皆不合,导致去职。即使去职后的起复,受到皇帝重用,可能心中依然愤愤不平。于是人家是恨上了你,专门设置了经抚不和的圈套,以巡抚来牵制你经略的权力。朝廷大员是玩政治的,而你却是骨子里的文人,表面上的战略军事专家。战略不能按照意图实施,只能是一纸空文,而人家却是上下联手将你玩到死,真正是死得不明不白。而朝廷的政治军事却是死于你们这帮书生的任性啊。熊廷弼的悲剧其实是王朝政治的悲剧。

帝国士大夫的气节支撑着熊廷弼坚守君子不党的原则,而且他是个极具儒家侠义精神的人,在朝中不依附东林党人,也不阿附阉党分子,他的特立独行,拒绝媚上压下使他在官场显得很是另类,而官场逆淘汰体制是容不得才华出众却性格禀异的异端的,他必然遭到大部分资质平庸尸位素餐官员的嫉恨,最终引来杀身之祸,下场奇惨。

熊廷弼关心国事,有胆有识,精于兵法与作战方略,目光远大,热情对待下属;另一方面性格暴躁,心胸狭隘,好意气用事甚至显得清高孤傲盛气凌人,不善与人交往,不谙人情世故,尤其不屑于官场潜规则的仕途经济。因而在朝廷中树敌甚多,既不善于与同僚交往,也不善于同上级沟通,从而陷入东林党和阉党的党争之中以至被冤杀,铸成人格悲剧。就是这样一位性格鲜明的熊廷弼在与冯梦龙的交往中显示了难得的细心、体贴很具有人性化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