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母后娘家人侯爷刘文炳

四、崇祯母后娘家人侯爷刘文炳

崇祯皇帝一生都在命运的油锅里痛苦的煎熬着,命运的悲催从童年五岁丧母到青年封王都在魏忠贤专权的阴影中小心翼翼地活着,直到十七岁登基铲除魏忠贤太监集团,他才更像一个人样扬眉吐气,然而祖宗几代积累的矛盾却像火山那样喷发,他就是坐在火山口上末代皇爷,战战兢兢地度过了十七年的帝王生涯,终于走上不归路,自尽万寿山。就是在这十七年中,他总算可以对自己可怜的母亲竭尽一点孝心,对他母亲的娘家人给予了尽可能的优渥待遇。而他的娘家人也总算不负皇爷的恩惠,满门在寒冰烈火中不是投井就是葬身火海全部以身殉国,追随皇帝而去。

据《明史·后妃二·孝纯刘太后传》[8]记载,孝纯刘太后是崇祯皇帝的生母,祖籍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人,后来移居北京宛平县,被选入宫充当淑女。也许在明光宗朱常洛勉强被立为太子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突然兴起和这位刘淑女发生了关系,于是珠胎暗结在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刘淑女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二月生下了皇太子的第五个儿子朱由检,好在前三个儿子都没有成活,他爹好不容易在大臣们的力争下如愿以偿地当上皇帝。结果不幸在登上大位二十九天后就死去,老爹早早地死去,皇长子朱由校提前登上皇位,是为天启帝。明末的“国本”“廷击”“红丸”“移宫”四大疑案几乎和这对荒唐的父子都有关系。天启帝糊里糊涂当了七年皇帝,朝政基本由他的奶妈和魏忠贤把控,国事日渐糜烂。

朱由检这时已经是信王,凑巧在大哥朱由校死后登上了帝位,是为崇祯皇帝。朱由校太子开始冷淡这位刘氏,还经常无端地谴责她。刘氏就在忧郁中默默地无声无息地死去,在宫廷中这样的女子实在太多,根本不可能留下姓名。后来太子有些后悔,但是又怕他老子知道,再废了他的太子名号,改立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于是将刘氏悄悄埋葬在西山,他还警告周围的太监不得将此事告诉他爹。

等到朱由检封了信王,刘氏被封为贤妃。信王朱由检那时住在勖勤宫,开始怀念自己苦命的母亲,他问周围的太监:“西山周围有宪宗皇帝之子申懿王的墓吗?”太监答:“有的。”信王又问:“有刘娘娘的墓吗?”太监答“有”。于是信王悄悄地将钱交给太监,吩咐经常去祭祀自己的母亲。等到信王变身为崇祯皇帝后,他追封自己的母亲为孝纯皇太后,并将母亲的棺椁迁葬到了老爹的庆陵,生前备受冷落打入冷宫,死后才由儿子终于和自己名义上的老公和另两位皇后合葬在一起,总算尽了一点儿子的孝心。

由于母亲死得早,老人家的印象在崇祯的心目中已经比较淡薄了,他于是问左右能否找到母亲的遗像,左右找不到。好在宫中傅懿妃是当年母亲同为淑女时住在一起的老熟人,请人找到一位和母亲相像宫女充当模特,请画师画了母亲的模拟像,请自己的外祖母瀛国夫人根据母亲生前相貌指点画工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母亲图像画成,崇祯帝以法驾由正阳门迎入,皇帝跪迎于午门,将母亲的遗像悬挂于宫中,呼唤老宫女前来看像不像,有说像,有说不像的,皇帝泪如雨下,六宫嫔妃宫女皆哭。

由此可见崇祯皇帝是一位孝子,不仅对于命运坎坷的生母刘氏如此,而且将孝心拓展到母亲的家人,于是娘家人纷纷受封,当然这也是皇家以血缘为纽带的裙带延伸,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脱专制帝国家天下之巢窠,最终覆巢之下无完卵。皇帝的外公刘应元早逝,封应元的儿子,孝纯太后的弟弟刘效祖也就是自己的老舅为新乐伯,这位伯爵就是表兄刘文炳的父亲。文炳,字淇筠。崇祯八年老舅去世,刘文炳袭爵,崇祯九年刘文炳的奶奶徐氏也即皇帝的外祖母过七十大寿,崇祯赏赐十分丰厚,赐给宝钞、白金、绢帛等物。崇祯十分动情地对左右说:“老夫人年龄大了,依然耳聪目明,胃口很好。如果我母亲刘太后健在,也应该给她做寿了”,说完黯然泪下。这年刘文炳被进为新乐侯。崇祯十三年,宫中追奉的刘太后画像,皇帝认为不像。派遣司礼监太监和武英殿中书至刘文炳官邸,召瀛国夫人徐氏宣读崇祯帝圣旨,按照徐老夫人样子绘制母亲的像。像画好后在送到宫中,大家都说:“像,太像了。”崇祯大喜,命选择吉日,以全套仪仗迎进宫来,皇帝俯伏归极门,安放尊奉在奉慈殿,早晚敬上饮食如生前。因此而追赠外祖父刘应元瀛国公,封徐氏为瀛国太夫人,刘文炳进少傅,叔叔刘继祖、弟弟刘文耀、刘文昭均晋爵各有不同。

刘文炳的母亲杜氏很贤惠,经常对文炳等人说:“我家对于帝国没有建立什么功德,是托了太后的福,受皇上如此大恩,理当尽忠报效天子。”崇祯帝派遣刘文炳视察凤阳祖陵,密谕有大事可直接上达皇上。刘文炳回到北京,报告说史可法、张国维为人忠厚有谋略,适合担当大任,必然能够剿灭贼寇。后来两人在清军攻破南京后,果然殉国。文炳为人谨慎忠厚,从来不乱交往,独与宛平太学生申湛然、布衣黄尼麓及驸马都尉巩永固关系友善。当时天下多变故,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势力越来越强大,刘文炳和黄尼麓等明确精忠报国,共同谋划守城御敌之计。那时李自成义军已经占据陕西,攻破山西榆林,即将来犯京师。刘文炳知道帝国已经难以维持支撑,慷慨陈词,几乎泪下,他对驸马巩永固说:“国事艰难如此,我与公深受国家恩惠,势当以死报国。”

崇祯十七年正月,思宗召刘文炳、巩永固等密谋国事。二人请求早早派遣永王、定王离开京城去封地就国。崇祯也同意,但是却以宫内缺钱,不能果断地实行。拖到三月初一,大顺军攻城太急,崇祯帝命令勋臣亲戚分别把守城门。刘继祖守皇城东安门,刘文耀守永定门,巩永固守崇文门。刘文炳以继祖、文耀皆已担负守城任务,所以未能任职城防事务。三月十六日,大顺军攻西直门太急。黄尼麓踉跄而至刘府报告说:“京城即将陷落,为安全计,老兄还是早作安排。”刘文炳的母亲杜氏听说,立即命令侍婢上楼撕扯布条,做成七八个上吊用的布环套,命令家童堆积柴薪于楼下,随后派遣老仆人郑平将两个已出嫁的女儿李氏、吴氏两个女儿接回家,说:“我母女共同赴死在此,为国尽忠。”杜氏感念高龄九十的老祖母瀛国夫人太老,不可能一起去死,和文斌商量后,将他藏在申湛然家中。

甲申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帝遣内使密召新乐侯刘文炳和驸马巩永固两人入紫禁城大内。刘文炳对母亲说:“皇帝有诏召儿子,儿子不能服侍母亲了。”杜氏抚摸着文炳的背说:“太夫人既然已经安排妥当,我与我妻、妹俱死,已经没有了遗憾。”

这时外城已陷,崇祯说:“两位爱卿能否纠集家丁能和贼寇进行巷战?”刘文炳以众寡不敌应对。崇祯帝感到十分吃惊。巩永固奏曰:“臣等已将柴薪堆积在官邸中,当全家自焚而死以报效皇上!”帝曰:“朕不能守社稷,能死社稷!”两人皆流泪哭泣,誓死效忠皇上和大明王朝。

说完辞别崇祯皇帝出紫禁城。驰至崇文门。须臾,大顺兵至,永固与驸马都尉子杨光陛射贼,刘文炳相助,杀数十人,各疾驰回家。三月十九日,文炳的弟弟文照侍完母亲早饭,家人急报内城被攻陷。文照惊得手中的碗筷失落于地,眼睛直愣愣地看着母亲杜氏。杜氏立即登楼,文照和二女紧随其后;刘文炳的妻子王氏亦登楼。楼上悬挂着孝纯皇太后的画像。刘文炳的母亲率领众人哭拜之后,各自上吊自尽。刘文照将头伸入缳中,身体太沉重,布环脱坠;他抚着母亲的背说:“儿子不能死,从母命留侍太夫人”,遂逃去。他所说的太夫人是祖母瀛国夫人崇祯皇帝高龄九十开外的外祖母;家人一起点燃柴薪焚烧楼房。刘文炳归来,整个新乐侯府大宅院大火焚烧,烈焰冲天,文炳不得入,进入入后园。这时他的朋友申湛然、黄麓尼至,对他说:“巩都尉已焚府第,自刎矣!”文炳说:“身为戚臣,义不受辱,不可不与国同难”,随后召集全家老小十六口全部投井。他在投井前说“吾着戎装不可见皇帝”。脱去自己的铠甲戎服换上申湛然的青衫头巾投井而死。其叔父刘继祖的妻左氏见大宅起火,立即登楼自焚;小妾董氏、李氏亦自焚死。

文炳的弟弟刘文耀先是见外城已破,突出众围,趟入护城河。后闻内城已破,又回到了城内,见到新乐侯府大火冲天,大哭着说:“文耀未死,以君与母在。今至此,决不能偷生!”寻觅到文炳死处,用木板立在井边大字书写曰:“左都督刘文耀同兄文炳毕命报国处”,亦投井死。新乐侯府阖门上下死者四十二人。申湛然,以隐匿瀛国夫人被大顺军抓获,酷刑拷打终不说,最后遍体糜烂而死。[9]《明季北略》记载“祖母瀛国太夫人,即帝外祖母也,时年九十余,亦投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