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松巡按祁彪佳的友谊

四、与苏松巡按祁彪佳的友谊

崇祯六年(1633年)冯梦龙60岁,绍兴世家子弟祁彪佳(1602年出生)31岁出任苏州、松江两府巡按,这也是一位公忠体国,多才多艺的昆曲专家,史料载:

祁彪佳所著传奇如《全节记》,皆佚。惟戏曲批评著作《远山堂曲品剧品》存世(其中《曲品》有残缺)。《剧品》收杂剧剧目242种,是明代著录名人杂剧的唯一专书;《曲品》收传奇剧目467种。其中有明、清同类著述中未见著录的戏曲曲目295种。两书增录了许多重要戏曲作家的作品,并改订了以前曲目的错误,另附杂调一类,收弋阳诸腔剧目46种,尤为可贵。与吕天成《曲品》相较,以搜罗广博著称。每种剧目后都有简短的评论,从中可见祁彪佳的戏曲主张。在作品内容上,他强调戏曲应当反映尖锐的社会问题,“外御强敌,内除奸佞”;而在艺术上则着眼于“词以淡为真,境以幻为实”,颇有见地。

这位少年得志17岁就乡试中举,20岁(天启二年1622年)即中进士被皇帝授予福建兴化推官的少年才俊、官宦世家子弟、戏曲行家的到来,当然和名扬苏州的大才子冯梦龙颇有相见恨晚的感叹,虽然两人在身份地位和年龄上悬殊颇大,但是共同的爱好,使得两人走得很近。据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沈自晋《重订南词新谱·凡例续记》记载:

祁公前来巡按时,托子犹(冯梦龙)遍索先词隐传奇及余拙刻,并吾家弟侄辈诸词待尽。向以知音,待善子犹。是日(甲申冬杪)送及平川而别。

祁彪佳所著《按吴尺牍》癸酉秋季册《与冯学博犹龙》云:

夙耳芳声,欣瞻丰采。昨承佳刻,顿豁蓬心。三吴为载籍渊薮,凡为古今名贤所撰辑著述者,不论坊刻家藏,俱烦门下裒集其目。仍开列某书某人所刻,出于何地,庶藉手以披获数种,聊解蠹鱼之癖,拜教多也,诸不一。南都近日新刻有足观者,望并示数种之目。

巡按为辖制两府的副省级官员,与巡抚并称为“两抚台”,祁彪佳能够屈尊礼遇三吴名士比他大将近三十岁的冯梦龙,可见此公颇有古之礼贤下士之风。他早就听说过冯梦龙的大名,见到本人果然风采过人,收到冯梦龙所赠送的图书,使他心胸豁然开朗,三吴所载典籍的来龙去脉,凡是古今名家所撰辑著述条分缕析,不论民间坊刻图书还是家藏典籍,均搜集整理,注明出处,某人所刻,某家书店出版,均记载得清清楚楚。一到吴地即命冯梦龙收集当地的戏曲传奇。那么冯梦龙到底赠送了祁彪佳什么样书使得巡按大人如此兴奋呢?

因为巡按大人的父亲祁承㸁(字尔光,号夷度先生,万历甲申年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参事)就是浙东有名的藏书家,故祁彪佳也是好书如癖之人,自称书虫(蠹鱼)。祁彪佳是浙东有名的少年才子。据《祁忠敏公日记》记载,19岁时在家丁忧闲居时,就曾经在家乡绍兴的旷园,听说过冯梦龙的大名,写信向他索要出版勘刻的图书,后来冯梦龙凡有新书出版均有所赠送,这些书都成为祁家藏书的一部分,祁彪佳的儿子祁理孙《奕庆楼藏书楼书目》中有记载。

到苏松巡按任上与冯梦龙的关系日渐亲密遂成莫逆之交。据福建学者王凌先生考证冯梦龙于崇祯七年六十高龄罕见地以贡生出任福建寿宁知县与祁彪佳和沈几(字去疑,长洲人,天启七年乡试解元,崇祯四年进士,曾为冯《智囊》作序,此时出任福建福宁州知州)鼎力推荐有关。[10]这是和阮大铖、虞大复等阉党余孽同游镇江北固山后第二年的事情。

这位祁彪佳后来在南明弘光朝出任苏松巡抚,南明王朝覆灭后以身殉节,是明史上大名鼎鼎的模范官员,不仅持节守义,而且在私生活非常严谨,其两个儿子最后死难于抗清复明的事业,为清军所谋害。笔者将在《明末轶事》中专章介绍他的情感生活及和冯梦龙的友谊。

当下,我们完全不能用非黑即白的脸谱化模式去看待明末的知识分子,这些文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情感是奔放的,人格是多元的,人性所表现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活跃在明末历史舞台上的冯梦龙、阮大铖、张岱其性格体现了时代风云变幻中的多面性,才显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性。但是最终评价历史人物还是看其在民族大义面前的最终选择。冯梦龙、张岱与阮大铖的关系也可作如是观,在大铖落难之际去看望老阮显示了其的叛逆性格,未必就是赞成老阮对于魏阉集团的政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