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出版的推动者

五、《金瓶梅》出版的推动者

此时的冯梦龙虽然只是拔贡出身官居从八品的丹徒训导,区区微末小吏但是名气却大得惊人,已经是出版了数十种图书的江南大名士。早已在天启年间完成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小说集,被文学界称为“口授艺术转为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三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和《金瓶梅》相媲美。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秋,政界新宠袁宏道以新科进士名义实授吴县知县时和冯梦龙结成莫逆之交,冯在袁宏道(袁中郎)处看到了《金瓶梅抄本》曾经推荐给书商希望勘刻成书,发行于世。

据冯梦龙的友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卷二十五“词曲”“金瓶梅”条中记载“袁中郎觞政,以金瓶梅配水浒传为外典,予未见。丙午(万历三十四年)遇中朗京邸,问曾有全轶否?曰:‘第睹数卷。甚奇快。今惟麻城刘涎白(承禧)即刘金吾,冯之友人家有全本’盖从其妻家徐闻贞录得者。又三年(明万历三十七年),小修(即袁中郎之弟袁中道)上公车,已携有其书。因与借抄挈归。吴友冯犹龙见之惊喜,怂恿书坊以重价购刻马仲良时榷吴关亦劝予应梓人之求,可以疗饥。……未几时。而吴中悬之国门矣(万历四十五年。《金瓶梅》出版,有东吴弄珠客作序‘于金阊道中’)。”

上述记载明证了冯梦龙推动书商购印了《金瓶梅词话》的出版。详细记录了此书从传抄到刊印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沈德符在万历三十四年之前还未看到过《金瓶梅》,这年他在北京袁中郎家中借此书看过。袁中郎说,他只看到了几卷,但他知道麻城的刘涎白家有全本,是从他妻子家徐文贞处抄来的。过了三年(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袁小修进京考试,身边带着这本书。沈德符十分高兴,就向他借来抄录。回到苏州后,被冯梦龙看到,大喜。怂恿书坊勘刻。沈德符怕这本书印出来会“坏人心术”,将来被阎罗王“究诘”,不敢答应,便固藏了起来。

没过多久在苏州的市场上就有公开出售了。时间大约是在万历四十年到四十三年时(1612—1615年)这和最早看到的刻本万历丁巳年(1617年)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这就是由“东吴弄珠客”作序的《金瓶梅词话》系列。据李渔记载,在明末明确提出“四大奇书”一说的就是冯梦龙,只是他所指的奇书是《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和《金瓶梅》,这是“四大名著”一说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