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之士的悲剧命运

四、忠烈之士的悲剧命运

沈鍊即日带了妻儿告别京城,向保安进发。途中又遇到仕宦子弟贾石,贾公听说是弹劾严嵩父子的沈经历来到保安,立即表示对沈公的仰慕之情,两人相见恨晚,贾公酒肉款待,席间相谈,竟然英雄所见略同,对奸臣当道,十分不满,遂结成兄弟,贾石慷慨赠送院落,沈鍊一家也就在关外安顿下来。

谁知保安州父老乡亲得知沈鍊被贬斥到此,慕名而来,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地方父老还将子弟相托,拜沈鍊为师。沈鍊每日与他们讲论忠孝大节及古往今来忠臣义士的事迹,说到动情之处,有时毛发倒竖,拍案大叫,有时悲歌长叹,涕泪交流。弟子们得知沈鍊文武全才,邀他去射箭。沈鍊让人用稻草扎成箭靶,上写“唐奸相李林甫”“宋奸相秦桧”,此类性情中人绝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感,可谓禀性难移,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他竟然毫不吸取教训,将当朝首辅写上“明奸相严嵩”当成靶子,射出一箭高喊一声“贼人看箭”。如此恶毒攻击当朝首辅的言行当然有好事之徒报告给严氏父子。严氏父子对沈鍊恨之入骨,商议要寻一理由务必杀死沈鍊。当时宣州总督出缺,严嵩就派自己的干儿子杨顺补缺。临行前严世藩置酒践行,密令杨顺务必将沈鍊置于死地,以绝后患。

杨顺怀揣密令到任,只等时机对沈鍊下手。沈鍊不知一张大网正静悄悄地向他撒来,他的言行依然不知道收敛。此时鞑坦入侵,连破四十余城。掳去百姓无数,杨顺不敢出击,在鞑虏撤退时,才发兵追击,密令将士搜索避兵平民,刺死斩首杀良冒功。沈鍊闻之写诗讽刺:

云中一片虏烽高,出塞将军已著劳。

不斩单于诛百姓,可怜冤血染弓刀。

又修书一封,谴责杨顺杀平民以冒功,其恶更甚于鞑虏……,他还亲自等候在总督府,杨顺接信看后大怒,将信撕碎。他手下将沈鍊的诗抄上,密呈杨顺。杨都督将诗进行篡改后上报严世蕃,诡称沈鍊怨恨相国父子,想借鞑虏之手,趁机报仇,意在不轨,改过的诗如下:

云中一片虏烽高,出塞将军枉著劳。

何以借他除佞贼,不须奏请上方刀。

严世蕃见书大惊,即请心腹御史路凯商议。路凯自请前往宣州清除沈鍊,路凯出任宣州巡按御史开始与杨顺合谋陷害沈鍊。次日中军报告捉拿到两名勾结鞑虏的叛贼白莲教党徒,杨顺一听喜上眉梢,正好借此类涉及邪教造反案件将沈鍊此贼一并牵扯其中。他深知朝廷最恨这种内外勾结谋反逆案,沈鍊此次难逃死罪,果然此案报上,嘉靖皇帝大怒,下旨将沈鍊处死,冤案就此铸成。阴谋还远不至此,罗网张开势必株连家属,所谓斩草除根的行动也开始实施。

贾石闻讯劝沈夫人携子逃走,以保血脉宗祀,沈夫人不忍抛弃沈鍊,即使死于狱中也无人收尸。沈鍊被诬陷入狱,大骂不止。杨顺自知理亏,秘密派人在狱中结果了沈鍊生命。尸体由贾石出资买通狱卒,悄悄安葬。

贾石告知沈家噩耗,非常欣赏沈家墙上悬挂的由沈鍊亲笔书写的两幅诸葛亮的工楷《前后出师表》,沈家见赠。他匆匆告辞,连夜带着家人远走河南避祸而去。果然杨、路二贼开始对沈鍊家属下手,家人尽行被拘拿,两个儿子当堂被杖杀。沈鍊的那些学生均定为同谋之罪被拘捕,唯贾石一家成为漏网之鱼,逃过一劫。幼子沈帙尚在襁褓之中,被判随母亲徐夫人迁徙云州边境。至此杨路二贼仍不死心,密谋杀害沈鍊长子沈小霞。两人亲拟行文,以钦犯之名将沈小霞从绍兴老家提到宣州问罪。派出张千、李万两名能干的解差,一路押解沈小霞,密嘱两位解差途中加害。

《水浒传》中薛超、董霸押解林冲的明代版本开始上演,只是情节更加戏剧化,剧情开始由悲剧转为喜剧。而此剧的主角除了两名解差和沈小霞外,还多了一位美丽聪慧胆识超群的年轻女子闻氏。

沈公长子沈襄,号小霞,是绍兴府学廪膳秀才。忽有一天,本府差人将其押往大堂,知府将拘捕文书念了一遍,沈襄才知父亲和两弟已经死于非命,母亲和幼弟被驱离迁徙边远地区,放声大哭。两解差将沈襄带走。出了衙门小霞一家老小已经哭哭啼啼乱成一团,原来官府已经奉旨将沈府查抄,全家被逐出。此刻,小霞之妻要安顿全家,唯小妾闻氏已有身孕,坚决要求追随沈襄前往宣州,一路好有照应。

开始两位解差还好言好语,态度友善。过了长江进入山东济宁界开始变脸,恶言恶语,凶相毕露。夫妻俩还发现两人包袱中还藏有倭刀,情知前程险恶。因为过了济宁便进入太行山,地处僻野,荒郊罕见人迹,正是杀人的好场所。夫妻俩连夜商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