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治疗十大误区
谢幼红
近年来,痛风作为一种现代富贵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但是很多人不清楚痛风的危害,不了解痛风的规范治疗,存在很多误区。针对患者经常会犯的一些错误,在这里来做一些基础知识的普及。
1.对体检结果视而不见:体检的目的就是为了尽早发现身体的异常,早期预防及治疗。有的患者体检后知道自己尿酸升高了,却对结果视而不见,不控制饮食,不及时治疗,最终导致痛风发作。
2.不犯病不看病:平时不看病,犯了病才找医生,长期尿酸不达标,延误治疗,导致痛风出现并发症,如肾结石、肾功能受损等。
3.用药时机不对:在正确的时机用合适的药物,一般而言,在急性期服用秋水仙碱或扶他林等抗炎止痛药,在疼痛缓解后开始服降尿酸的药物,是比较科学的。患者经常错误地在急性期自己买非布司他、别嘌醇或苯溴马隆这类药,也不了解如何正确用药,反而导致急性关节炎迟迟不缓解。如果在急性期服降尿酸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4.服药断断续续:降尿酸药犹如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需要持续服药。根据化验的结果,再逐渐减药,直至停药。如果停药过早,尿酸不能持续达标,就会反复发作,延长病情。
5.滥用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治疗痛风虽有特效,但如果不规范服用会产生很多的副作用。有些患者长期、反复服用秋水仙碱,导致肝肾功能受损。
6.滥用激素: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经常给急性痛风患者输液,同时加地塞米松,这是非常错误的。反复、不规范地使用激素有很多副作用,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严重感染、股骨头坏死等。特别注意,不能用地塞米松。
7.错误应用抗生素:痛风发作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不需要输抗生素。有些患者觉得输了抗生素,症状缓解特别快,事实上还是因为加了地塞米松。
8.完全不控制或者过度控制饮食:痛风是吃出来的病,所以必须控制高嘌呤饮食,患者必须管住嘴。同时,除了吃进去的太多,引发痛风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身代谢障碍,所以完全靠控制饮食是无法让尿酸达标的。过度控制饮食会影响健康,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贫血、浮肿等。
9.短时间过度运动:急性发作还没有彻底恢复时,就去参加剧烈运动,如踢足球、打篮球,有可能诱发急性关节炎。
10.盲目切除痛风石:有些人盲目切除手或足的痛风石,局部伤口比较难愈合。同时尿酸没有达标,即使切了旧的痛风石,还会再长新的。正确的方法是长期保持血尿酸在300μmol/L以下,可以溶解原有痛风石,同时避免再出现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