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腰痛”那些事

谈谈“腰痛”那些事

陈爱萍

这一天,风湿科诊室来了一对父子,父亲50多岁,右手插在腰上,左边由儿子搀扶着,一瘸一拐走了进来。医生询问了病史,得知了患者的基础信息:患者腰痛有五六年了,早期并不严重,活动的时候及长久伏案工作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后就可以缓解,一旦受凉,也会有不适的感觉。患者起初并没有怎么在意。近一年来,症状逐渐加重,而且右下肢出现了疼痛、麻木的症状,位置稍有变化,开始向下肢放射。

患者从事IT行业,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大半天,晚上也常常需要加班。昨天晚间,他再次长时间伏案工作到凌晨,到了早上,起床都困难了。用了点热敷的理疗包,才稍稍有点缓解,被儿子架着来到医院。医生进行了相关查体,考虑患者存在椎间盘病变,建议患者查一下腰椎核磁。果然,核磁报告提示腰椎第4、第5间盘病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医生建议患者目前卧床静养,静点地塞米松及甘露醇以消除神经水肿,并考虑后期进行手术治疗。

儿子架着老爸去办住院手续,出门的时候,儿子问了医生:我也腰痛,比爸爸时间还早,都快10年了。晚上痛得厉害,甚至半夜可以痛醒,非得起床走两圈才可以缓解,每天早上起床,后背都是僵僵的。同事说我都有点驼背了,我这是不是也是椎间盘突出啊?医生建议儿子先给父亲办理住院,安排好了,自己再过来就诊。

下午的时候,儿子再次来到诊室,经过查体及拍片检查,医生给儿子下了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这两种疾病有什么差别呢?

首先的区别在于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骨科疾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长期的劳损,导致椎间盘的一种变性,它的疼痛往往表现为机械性疼痛,也就是劳累或活动后加重,休息时可以缓解。而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炎症性病变,往往在年轻人群中发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背景,疼痛的性质往往是夜间加重,静息时痛,活动后可以减轻,常常伴有晨僵现象。

椎间盘病变,常常由于神经受到压迫,出现下肢麻木、疼痛、沉重等症状,而强直性脊柱炎由于其病理机制是肌腱附着点炎症,可以出现髋、膝、踝等下肢关节的肿痛,有些患者还可以伴发眼炎、尿道炎、肠炎等其他部位的炎症,甚至可以出现肺脏、肾脏等脏器受累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早期可以静养、减轻神经受压症状、物理治疗等等为主,后期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除了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外,适当的锻炼以及中药治疗也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