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理论
2025年11月24日
三、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对此,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社会发展的实践证实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而科学素养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枢纽。科学素养教育内含于素质教育之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理论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研究的切入点,是实现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强大理论支柱。素质教育理论以前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它不可克服的“先天缺陷”:以抽象的个体而不是以具体的素质为研究切入点;以个体素质而不是以群体素质为研究切入点;或者以个体的个别的、特殊的素质而不是以全面的、基本的素质为研究切入点。为此导致教育实践只考虑考试分数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素质,只重视个别优生而忽视后进生。导致“英才教育”而非素质教育。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科教兴国只有通过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通过人的素质的内化和吸收才能发挥出兴国的威力。科学、技术与教育本身不能兴国,兴国只有靠人去兴,要靠整个民族的高素质的人去兴。如果科学技术与教育的作用不能内化与落实到人的素质这一点上,不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那么科教兴国就是纸上谈兵,这完全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研究的最新成果。所以,只有把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的基本内核和底蕴,科教兴国的命题才能真正成立。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以中学生为主要群体的科技创新素养培养研究是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强大理论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