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主体性原则

四、主体性原则

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需要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种创新型学习,更需要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心态和学习的效果,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学习者的主动的、积极地参与,创新型的学习是不可能的,因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是首要前提和关键要素。创新教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主体性原则也重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与创新的愿望和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去探究发现。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把主体地位真正交还给学生。要创设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情境,使学生真正享有自主权,成为实践探究活动的主体,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创新。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才能实现,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时间和空间,以利于他们主动、积极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