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材观的局限
2025年11月24日
一、传统教材观的局限
1.将教材神圣化,强调绝对服从的教材观。它认为教材的价值在于“规范”教学,教师必须持有颗“尊敬”的心,不主张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这种教材观是教育的“社会控制职能和制度化教育强化”的结果,也是文化发展缓慢及教育发展水平有限的反映。它割断了课程与丰富的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限制了学校的课堂生活空间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及其教学的个性化,导致学生对教材乃至所有书本的盲目崇拜,扼杀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师无法在教学中找到其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乐趣。
2.“教材即知识”教材观。教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
3.把学生定格在预先设定的“书本世界”和“科学(知识)世界”之中,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恰恰远离了儿童的生活世界。
4.教材具有学术性、知识性和权威性。教学就是把这些由专家编制的,反映人类最精华东西的知识传授给孩子。所以教学要以教材为本,教师要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把教材当作“知识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