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教育理念下的教师观
在创新型教育理念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邓小平早已指出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对中国教育发展在纵横两个方面做出的基本要求。而只有推行素质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才能达到这一要求。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重视德、智、体、美等方面协调发展,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它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这已是众所公认,无须再议。但是我们还没有深刻而全面地理解素质教育内涵,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素质教育理论体系。而在实践上,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素质教育还远未能全面实施。
教师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它要求从“工匠型教师”转型为“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应当致力于通过“创新教学”的实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创造出崭新的“素质教育”的“课堂文化”。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只起引导辅助的作用或者榜样的作用。教学过程不再是单向的,而包含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及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多向互动。
创新型教学中的教师是包括能力型、态度型和育人型三种教学观一体化的教师。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把目标放在学习能力的发展上。学习的能力不可能通过传递交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内部发展起来。教师只不过是一个领路人,一个辅导员,一个帮助学生组织学习的人。教学过程被看成是促进学生理解和鼓励学生改变头脑中原有观念的过程,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效果表现为学生对世界、对问题的看法的转变。所关注的是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强调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教师在治学态度方面应当成为学生的榜样。希望学生热爱学习,有独立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间互动的过程,也强调教师的模范作用,强调通过友好的正面的作用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不过这时注重的是学生的品行表现,希望课堂的教学过程不但给学生带来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还使他们学会怎样为人处世,在思想和品德方面得到提高。教师既是学生的朋友,又是他们的行为表率。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教材,而且还包括任何蕴含良好品德和价值取向的材料,如小说、故事等,但是最主要的“教材”是教师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