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理念下的教师观
传统教育理念下的教师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就是传授者,教学本质内涵是传授知识,是把知识从外在于学生的源泉(教师或教科书)搬运到学生身上。或者说教师是训练者,学生是训练对象,教学把焦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特别重视考试成绩。
(二)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者。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学内容出发,经教师到学生的单向过程。决定教学内容的是教学大纲或教科书,教学效果表现为知识量的积累,或者是教师是训练者,学生是训练对象,学习成为一种获取某种资格或合格证书的手段,教学成为一种训练学生去适应考试要求的过程。考试就像一根指挥棒,决定了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决定了教学内容以至于教学方法。
(三)存在的主要弊端
传统教育观念下,教育教学产生了诸多弊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育内容片面化。由于考试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考什么,学什么,没有列入选拔性考试的科目被称为“副科”,学不学无关紧要,受到严重忽视,其中大部分课程被“正科”强占,甚至有些学校根本不安排这些科目。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另外,现行课程体系还很不完善,必修和选修课程总共才十余门,不能适应社会多样性和学生身心发展需求。教育内容片面化的结果是学生发展片面化。
2.教学方式模式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在下面正襟危坐;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种呆板的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就像工厂里标准化零件生产一样,它使得老师和学生都成了机器,老师成为知识的传输机,学生则成了容器。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师生关系严重错位,违背学生主体性原则,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和潜在能力的发挥。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的最终结果是“造就”了千篇一律的学生。
3.教育对象个别化。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少数考试优秀的学生,其他的学生则被忽视,有些还被歧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给那些“尖子生”发额外资料,给他们耐心地辅导,而对一般学生的提问则爱理不理,蜻蜓点水式讲过;可以看到有些老师对所谓差生的无理辱骂。这也是一种教育不公平,它导致学生心理严重异化,使学生陷入发展误区,容易形成极端的性格。
4.师生关系严重错位。在传统观念中,教师成为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教育过程实际上成了老师征服学生的过程,完全违背了教育目的。个别老师根本不去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能力及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去了解学生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学生往往感到自己被镇压和禁锢,师生关系对立。因此,个别教师只会教书,不懂育人。事实证明,师生关系融洽是教育的前提;师生关系恶化,教育是根本不可能收到效果的。扼杀人的创造力是应试教育的根本弊端和最大危害。应试教育不仅是一种错误的教学思想,更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实践已经深刻地表明,应试教育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