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上的价值
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凡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具体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等。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们的认识活动会逐步形成一系列稳定的特点,这些稳定的特点便构成智力因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们的意向活动也会逐步形成一系列稳定的特点,这些稳定的特点便组成非智力因素。由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两大任务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必然相辅相成、不可分离。正因为如此,人们不论从事什么活动都必须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参加。
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非智力因素在这方面起着特定的作用:
引导作用。创新是一个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非智力因素中所蕴含的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动机,不仅会引导学生积极创新,而且还会把创新引导到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轨道上来。
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和兴趣是驱动创新活动的力量源泉。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兴趣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人们去感知、想象、创造。
调节作用。调节作用是指在创新素质的培养过程和创新活动中,非智力因素能够使主体支配自己的行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增强或削弱自己的生理与心理能量,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使其始终指向预定的目标。
维持作用。创新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是一项艰苦的探求、创新活动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力来维持。创新的成功与否与成就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意志力的高低。
另外,非智力因素自身固有的功能对我们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非智力因素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只有当非智力因素中所蕴含的需要、动机、兴趣、意志、性格、自信心等心理状态被充分激活之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充分得以展现,改造自己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得以调动,创新精神才能被激发,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其次,非智力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人格。非智力因素当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志力、责任感、荣誉感及自信心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自我塑造、自我修养不可缺少的素质,而这些素质正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