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多样性原则
2025年11月24日
四、多样性原则
世上万物是复杂纷纭的,正是复杂纷纭的万物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事事是创造之事,复杂纷纭的万物之中处处蕴藏着创造的机遇。中学生生活的环境就处于这个大千世界之中,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丰富而全面的课程,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得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可以在不同的方面,通过不同的途径,采用不同的方法发展自己的潜能,而不限于一个模式,学校在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具体来说,就是要注意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培养方法的多样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科学创新、文学创新、艺术创新、体育创新等的特质是不一样的,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谈到创新教育的多样性,一忌“偏”,二忌“泛”。有的学校把创新教育局限于科技活动,仿佛只有科技活动才能创新。科技活动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堂,这是不用质疑的。但是创新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科技活动,须知,科学可以创新,文学也可以创新,艺术也可以创新,体育也可以创新;课外活动可以创新,课内学习也可以创新。对此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一些学校则把什么都贴上创新的标签仿佛只要贴上创新的标签,就上升到了培养创新精神的层面,学校的一切工作就成了创新教育工作,学生也就自然具备了创新的素质。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法将极大地妨碍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会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引向歧途,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