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对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启示
2025年11月24日
二、生理学对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启示
如何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教育中,是我们讨论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生理学基础的重要目的。
(一)根据中学生特点,培养兴趣型思维品质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期,可塑性强,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不成熟,表现在兴趣上就是不专一,或者说没有一个稳定的中心兴趣。而兴趣作为人们的活动,尤其是学习的动力因素,对人的行为效果或成就影响很大。为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和有关知识的兴趣可以采取直观手段或创设问题情境,创造学生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激发学习和思维的活力。通过知识迁移、活动吸引、成果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意识和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从而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使这种兴奋点成为加速思维过程的活动性和推动力来提高其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这样才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动力。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脑功能的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脑潜能的开发过程,教育必须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学活动应当基于学生发展的特点,同时要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智能特征,并有利于学生全脑功能的开发。
(三)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可能性
生理学关于人的创新潜能的研究说明,人人都具有巨大的创新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因此,每个学生也都具有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可能性,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应该简单地依据学生成绩来判断学生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