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水资源战略
面对以上世界性水危机,联合国有关机构召开了多次关于水与环境、水与发展的国际会议,组织了大量国际科学界、世界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方面的专家进行研究,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对付迫在眉睫的水资源危机。尤其是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大家关注的热点就是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环境和水资源问题。会议通过和签署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生物多样性公约》等重要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再次动员世界各国为解决日趋严重的水资源危机而积极行动起来,以寻求解决或缓解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性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2002年3月22日,在维也纳国际中心举行的第十个“世界水日”纪念活动中,联合国有关机构指出,长期以来水被世人错误地当成永不枯竭的免费资源,导致当今世界上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也不得不面临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如果人类不改变目前的消费方式,到2025年,全球将有约50亿人的生活用水难以完全满足,其中25亿人将面临用水短缺。这些会议同时也提出了解决水危机的一系列战略性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粮食生产供水。人口增加势必要增加粮食需求,由于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制约,未来粮食需求增量的绝大部分必将通过提高现有农田的生产率的方式来完成,诸如推广渠道防渗技术、高效灌水技术等来提高灌溉用水的效率。
(2)大幅度增加饮用水供应和卫生设施。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饮用水供应和卫生设施而导致疾病,使整个世界遭受损失。疾病很容易传播,由健康不良造成的经济停滞将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发展。东南亚地区是开展这一战略的重点地区。
(3)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环境。从长远看,先采取预防措施的费用比先污染后清污所需的费用少。为了促进污染预防工作,重要的是实施“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4)加强跨界水问题的合作。水管理应该以流域为管理范围,因为流域每一部分的任何活动将影响到其他的部分,尤其是下游地区。管理国际和跨界水道需要进行合作,以便尽可能地使所有沿岸国家共同受益。国际法委员会1994年通过了《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草案)》,正在建议联合国大会据此制定一项公约。
(5)将水视为商品。应该引入水市场和定价机制,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同时必须制订水利规划和经济规划,以确保人类对水的基本需求。
针对以上战略性决策,世界各国政府和专家共同确立了相应的行动准则。
(1)建立新型的水伙伴关系。决策者、科学家、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水的用户以及在供水范围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有机会参与到水问题的讨论中来。
(2)行动必须具有可参与性、透明度及技术合理性。
(3)改进投入的效率,发展适应水资源系统管理的新技术、新概念和新思想。
(4)改进水资源评价方法,注重风险管理,提高资料精确度。
(5)制定符合社会经济环境目标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基础上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6)以综合和全面的方式协调管理水量和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
(7)按照价值规律核算水的价值,同时要在国民经济账户中反映水资源退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8)向所有的人提供公平获得洁净水的机会,并将人的健康状况和环境状况作为水资源管理的目标。
(9)水管理部门的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注重积累专业知识。
(10)增强国家水资源评估能力,建立水资源信息系统。
(11)认识水的区域和全球特性,加强区域和国际的协调行动。
目前,设在世界水理事会的21世纪世界水委员会,正在着手制订21世纪水、生命和环境长期构想。项目的目的是要放眼未来,满足未来人类对水的需求和保证水的可持续利用。构想的内容包括:研究全球水以及与水有关的其他问题的发展和趋势;以这些研究为根据,制订2025年政府和民间都能接受的构想;提高决策人员的领导能力和普通公众的水意识,以实现构想;在实现构想的过程中,向建立全球水伙伴关系的行动框架提供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