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3 实例计算
2025年09月26日
3.10.3 实例计算
1.资料处理
需水量的影响因子较多,与周围许多因素都息息相关。这里我们选取工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城镇人口作为其影响因子,同时为了使需水量更贴近实际,我们也把来水量作为需水的一个关系因子考虑在其中。这样收集黄河流域1971~1996年的需水和相关因子的资料,作为聚类样本资料,而1998年作为待测年,见表3-21(资料通过通货膨胀处理),再进行处理得到各个影响因子的年增长率,见表3-22。
表3-21 需水及各影响因子的历史数据
续表
表3-22 需水及各影响因子的年增长率
续表
我们将需水量的增长率设定为4个等级,分别为0.95~1.00,1.01~1.05,1.06~1.10,1.11~1.15。记作:N1、N2、N3、N4。隶属于每个等级的样本数见表3-23。
表3-23 需水量不同增长率对应的样本个数
2.构造经典域和节域
根据上述各影响因子的增长率,构造各个等级对应的经典域和节域。
经典域:
节域:
待测物元:
3.关联度计算
判断X是否属于V,进而选定不同的关联度函数,计算得到的结果见表3-24。
表3-24 权重系数与关联函数计算表
4.等级判定
根据关联度计算结果,我们应用最大隶属原则可以确定,待测物元应属于第二等级,即1998年需水量的增长率应该在1.01~1.05之间。
需水量的实际增长率为1.034,在预测区间内,满足预测要求。可证明该方法在需水预测中是有效的。而且由于该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聚类预测,因此待测年份与样本年之间的连续性要求不高,更能贴近实际应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