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2 调控手段变量因素分析
调控手段分析是指一维调控手段在生成调控方案时的可能变化幅度分析,目的是为调控方案生成提供调控手段耦合的依据。
1.农业适度节水调控手段和农业强化节水调控手段
农业适度节水调控手段是把农业需水预测值作为需水方案。农业强化节水调控手段是指进一步提高灌溉利用系数,降低灌溉毛定额,2010年、2020年、2030年拟定的农业强化节水的需水量相对于需水预测基本方案分别减少10%、5%、2%。
2.工业适度节水调控手段和工业强化节水调控手段
工业适度节水调控手段把工业需水预测值作为需水方案。工业强化节水调控手段是指降低工业用水增长率、采取节水工艺、提高重复利用率等手段与措施,以减少工业用水量,2010年、2020年、2030年拟定的工业强化节水调控手段的工业需水量相对于适度节水调控手段分别减少10%、5%、2%。
3.供水置换调控手段
该调控手段主要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生效后,置换原先由黄河向流域外的生活、工业供水量,包括黄河1987年分水方案中向河北、天津供水20亿m3和向青岛供水10亿m3,共计30亿m3。考虑不同的置换水量,置换调控手段主要有不置换、置换20亿m3和置换30亿m3-3组。
4.洪水资源化调控手段
洪水资源化调控手段主要研究黄河干流小浪底水库的风险调度,即提高后汛期的汛期限制水位。小浪底水库9月份提高汛限水位后可增加调节库容20亿m3,具体到各年增加的蓄水量由供需平衡分析确定。作为对比,分析了不考虑洪水资源化调控手段的情景方案。
5.污水资源化调控手段
城镇工业、生活污水资源化按各用水点供水量等比例资源化,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保证程度高,供水量近似等于需水量,2010年、2020年、2030年、2050年拟定污水资源化数量为3亿m3、6亿m3、9亿m3、12亿m3。另外,作为对比,分析了不考虑污水资源化调控手段的情景方案。
6.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调控手段
2020年水平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第一期调水40亿m3,因此2020年规划水平年考虑调水40亿m3的调控手段。作为与初始方案的对比分析,又考虑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2020年水平年实现调水90亿m3调控手段力度,目的是分析该调控手段对其他调控手段的等效替代作用。
2030年水平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第一、第二期调水90亿m3,因此2030年规划水平年考虑调水90亿m3的调控手段。同时又考虑了调水工程在2030年水平年只实现调水40亿m3的调控手段。
2050年水平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第一、第二、第三期调水170亿m3,因此2050年规划水平年考虑调水170亿m3的调控手段。同时又考虑了调水工程在2050年水平年只实现调水90亿m3的调控手段。
7.引汉、引洮济渭调控方案
引汉济渭或引洮济渭(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引水入渭河线路)这两个调水方案是为了解决渭河流域缺水而研究的方案,目前作为调控手段研究时,将两者看作是互斥调控手段。2020年水平年生效,引水量为10亿m3补济渭河,解决黄河主要支流渭河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8.黄河干流骨干工程调控手段
该调控手段主要是考虑黄河干流两大骨干调蓄工程大柳树和古贤水利枢纽。
9.小江引水70亿m3调控手段
小江引水70亿m3调控手段是为了分析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第三期调水的等效替代作用。
除上述调控手段外,在各调控方案分析时考虑的其他边界条件还有:引大济西2010年、2020年水平年分别调水为0.92亿m3和2.50亿m3;引大济湟2010年、2020年水平年分别调水3.6亿m3和7.5亿m3;引洮入定(2010年生效)水量为5.5亿m3;引黄入晋(太原、大同,2010年生效)引水12.0亿m3;引乾济石(2010年生效)水量为1.17亿m3;引红济石(2010年生效)水量为1.28亿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