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李亮,孙廷容,黄强等.灰色GM(1,1)和神经网络组合的能源预测模型[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5,(01).
[2]李勋贵,黄强,魏霞等.基于IGA-GP的BP网络黄河流域需水预测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
[3]王煜.灰色系统理论在需水预测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1996,(01).
[4]薛小杰,黄强,惠泱河等.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与改进遗传算法的黄河流域需水预测[J].水土保持学报,2002,(03).
[5]李勋贵,黄强,魏霞等.基于IGA-GP的BP网络黄河流域需水预测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
[6]陈南祥,黄强,曹连海等.径流序列的相空间重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5).
[7]蒋晓辉,刘昌明.基于小波分析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年径流预测[J].应用科学学报,2004,(03).
[8]张双虎,孙廷容,黄强等.基于相空间遗传BP神经网络的径流预测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9]陈南祥,曹连海,黄强.Application of neural network model coupling with the partial least-squares method for forecasting watre yield of mine[J].Journal of Coal Science&Engineering(China),2005,(01).
[10]陈南祥,曹连海,李梅等.偏最小二乘回归神经网络的矿坑涌水量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06).
[11]陈南祥,黄强,曹连海.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与神经网络耦合的岩溶泉预报模型[J].水利学报,2004,(09).
[12]张雯怡,黄强,陈晓楠.基于SRA-GP的水库年末水位预测模型[J].水力发电,2006,(01).
[13]段春青,邱林,黄强等.基于混沌遗传程序设计的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模型[J].水利学报,2006,(04).
[14]张雯怡,黄强,陈晓楠.基于遗传程序设计的水库年末水位预测模型[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5,(06).
[15]孙廷容,杨菊香,张洪波等.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能源消费量预测模型[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6,(02).
[16]乔西现,蒋晓辉,黄强等.年径流预测的遗传模拟退火门限自回归模型[J].应用科学学报,2006,(04).
[17]杨志峰,崔保山等.生态环境需水量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8]张国良.21世纪中国水供求[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19]周涛.大连市城市水资源需水量状况分析与节水技术实验及政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12.
[20]李丽.头屯河流域水资源需水预测研究[D].新疆大学,2003.6.
[21]王好芳,董增川.区域经济—人口系统需水量的灰色预测方法研究[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1,(02).
[22]张雅君,刘全胜.需水量预测方法的评析与择优[J].中国给水排水,2001,(07).
[23]薛惠锋,贾嵘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
[24]郑治真,沈萍等.小波变换及其MATLAB工具的应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1.
[25]周波,石爱国等.基于多尺度分析和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报.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02).
[26]罗利民,方浩等.小波神经网络算法在区域需水预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03).
[27]吴东杰,王金生等.小波分解与变换预测地下水位动态[J].水利学报,2004,(05).
[28]赵健,谢红梅等.小波理论的应用研究及新思路[J].数字电视与数字视频.2002,(6).
[29]周德群.系统工程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0]佟春生,畅建霞,王义民.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31]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32]李红艳,崔建国,张星全.城市用水量预测模型的伏选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2):41~43.
[33]刘俊良,臧景红,何延青.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于城市需水量预测[J].中国给水排水,2005,21(6):31~34.
[34]李栋,王洪礼,杜忠晓等.城市生活用水量的支持向量回归预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64~67.
[35]罗利民,方浩,仲跃等.小波神经网络算法在区域需水预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03):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