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模型变量说明

8.1.2 模型变量说明

1.水库部分

V(m,t)、Z(m,t)分别为第m个水库t时段的初库容、初水位;

Vmax(m,t)、Vmin(m,t)、Zmax(m,t)、Zmin(m,t)分别为第m个水库t时段初允许库容、水位上下限;

QRu(m,t)、QRc(m,t)分别为第m个水库t时段入库、出库流量;

LW(m,t)为第m个水库t时段的损失水量;

QRcmin(m,t)、QRcmax(m,t)分别为第m个水库t时段最小、最大允许出库流量;

QBu(m,t)、QFmin(m,t)、QFmax(m,t)分别为第m个水库t时段最小需补水量、防凌约束的最小出库流量和最大出库流量阈值。

2.电站部分

N(n,t)、Nmin(n,t)、Nmax(n,t)分别为第n个电站t时段出力、允许最小出力和最大出力;

QD(n,t)、QDD(n,t)分别为第n个电站t时段发电流量、弃水流量;

H(n,t)为第n个电站t时段平均发电水头(径流式电站按设计水头计算);

QDmin(n,t)、QDmax(n,t)分别为第n个电站t时段最小、最大允许过机流量;

ZD(n,t)为第n个电站t时段尾水水位;

k(n)为第n个电站出力系数。

3.河道部分

QR(i,t)、QP(i,t)、QT(i,t)、QL(i,t)、QS(i,t)分别为第i-1节点与第i节点区间t时段区间支流来水、区间需水、区间退水、区间损失和缺水流量;

QG(i,t)为第i-1节点与第i节点区间t时段实际供水量;

QY(i,t)、QC(i,t)分别为第i节点t时段上一节点来水流量和本节点出流量;

Qfmin1(t)、Qfmax1(t)分别为兰州断面t时段防凌要求的最小和最大流量阈值;

Qfmin2(t)、Qfmax2(t)分别为花园口断面t时段防凌要求的最小和最大流量阈值;

QSmin(t)为维持生态平衡所要求的利津断面t时段的最小流量阈值,包括汛期冲沙水量和非汛期生态基流;

α(i)为第i-1节点与第i节点间河段水量演算经验系数,该系数是在马斯京根演算方法的基础上,推导出的适用于月、旬流量传播特点的径流演算经验参数,详细推导见参考文献[3];

τ(i)、Δt分别为河段水流传播时间、调度时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