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的演化与约束机理分析

2.4.2 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的演化与约束机理分析

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既是竞争的又是互补的,它们间的协调演化过程既是通过其界门的协调得以延续,又是通过界壁的约束作用得以存在。我们以界壳交换率为变量,列出Lotka-Volterra方程(称为界壳交换率方程),来描述协调演化过程,它可以反映出3个系统的演化状态、可持续发展、竞争互补于一体的既有横向联合又有竞争协调的机制。

基于界壳交换率的Lotka-Volterra方程:

式中:xi为第i个系统与外界的界壳交换率,是第i个系统开放程度的标志,0≤xi≤1;ki为第i个系统的内部协调程度,0≤ki≤1;kij为第j个系统对第i个系统的影响,反映竞争关系,0≤kij≤1;ri为第i个系统的发展程度,0≤ri≤1;ai为第i个系统的自身衰减和交互内耗部分。

将方程(2-8)写成矩阵形式:

即:

则方程(2-8)的不动点为,得,亦即:

讨论:

(1),稳定(僵化)不动点。表明各系统与外界的界壳交换率恒定不变,彼此间的交换程度不受天然来水量和耗水量变化的影响,系统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水资源的调控效率较低,难以协调和保持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即,不稳定的不动点。表明各系统与外界的界壳交换率加强,意味着依据各系统自身发展和与外界协调性来合理调控、有效利用水资源。既强调各系统的自身发展(内部挖潜),又充分考虑各系统间的协调影响,水资源的调控效率较高,能较好地协调和保持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即,不稳定的不动点。表明各系统与外界的界壳交换率减弱,各系统内部水资源利用率低下,与外界协调不够,调控策略存在着方向性问题。

随着天然来水量的变化、生态环境的演化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水资源的需求份额和需求层次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变化,各系统间的界壳交换率也将随之产生变化。设上述影响因素分别为y1,y2,…,ym,对应的影响程度(可正可负)分别为c11,c12,…,cnm,则各系统的界壳交换率方程(2-8)可改写为:

其不动点方程为:

经过适当的矩阵变换有:

其不动点方程变为:

亦即,从而有:

由此可见,若yg的变化是随机的,不动点就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在CY的变化影响下,需要加强各系统间的协调系数kij和系统内的协调系数ki,才能维持各系统的协同发展。

由于ki是时间的函数,即ki(t),且ki(t)与xi(t)成正比,表明系统内部的协调会促进系统与外界界壳交换率的提高;反之界壳交换率的增大会加快系统内部的协调进程。这种作用的大小还受制于表达了负反馈或限制作用使dxi/dt变小。

对城市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而言,研究各竞争的系统在不同的内部协调能力ki(t)下,如何竞争有序;又如何在天然来水量的变化情况下,求得各系统的共存和协调发展,寻求各系统的竞争发展轨迹是水资源调控研究的目标。城市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除竞争共存外,还有其内涵,即协同演化。也就是说在界壳交换率方程中的某一竞争关系kij变为负或ri变为负,那么它的物理意义又从系统j向系统i争夺资源转变为促进系统i的发展,或者说它们的演化从竞争转变为依托,亦即协同演化。在界壳交换率方程中,ri(xi-∑kijxixj)和ri的可正可负,共同构成了各种非线性的界门开关速度,控制着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化发展。

基于界壳交换率的Lotka-Volterra方程——界壳交换率方程,其重要性不仅因为它可以反映出3个系统的演化状态、可持续发展、竞争互补于一体的既有横向联合又有竞争协调机制,而且它作为一类典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水资源系统的理论研究中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对界壳交换率方程的动力学性质研究,我们最关心的是各个系统变量随时间演化的长期动力学行为:是否每个都最终演化到一个极限值(即所谓全局渐进稳定性问题)或演化到一个不变集(与稳定性及约化问题有关)?什么条件下系统的某些系统变量会趋近于零(与持久性问题相关)?在什么条件下存在周期、概周期解(与共存问题相关)甚至混沌解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