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 优化配置目标的度量与识别
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衡量可持续发展的度量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内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了度量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程度,通常需要在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中设置相应的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以考察其目标之间的竞争性及协调发展程度。
(2)近期与远期的协调发展。为了考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对区域经济、环境与社会发展在近期和远期的不同影响,要将上述目标分期考察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
(3)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中应考虑地区结构,以揭示发展进程中不同地区在经济、环境与社会发展诸目标的差异。分地区设置目标函数,有助于揭示不同配置方案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4)发展效益或资源利用效益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公平分配。要求在目标函数中尽可能地采用人均指标,以进行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人均指标的对比。对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不同的开发利用策略将直接导致同一地区内城市和农村人均收入指标的不同变化。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描述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可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水资源利用净效益。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决策中采用生化需氧量(BOD)或化学需氧量(COD)作为区域发展的环境目标是合理的。粮食人均占有量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以反映农业生产规模、农业生产布局及用水效率,因而是一个社会与经济综合的综合发展目标。人均收入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它可以反映项目效益总量的大小。这4个目标是基本的,一般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取舍。
上述各目标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竞争性。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已经成为经济、环境、社会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的焦点。在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时,各目标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极为复杂,一个目标的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他各个目标的变化,即一个目标值的增加往往要以其他目标值的下降为代价,称为目标间的交换比或权衡率。研究复杂系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时,目标间的交换比对加深问题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