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水资源需求预测的进展
2025年09月26日
3.1.3 水资源需求预测的进展
水资源需求预测事实上涉及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人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水资源的供需预测分析,即我们常说的以需定供和以供定需。在传统的预测方法中,需求是作为外生变量处理的,即对以往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进行外延,得到了未来的经济发展规模,以此为基础乘以相应的定额,进行需水预测,在这种模式下,各水平年的需水量及过程均作为定值处理,影响需水的诸因素间的动态相互制约因素被忽视,在缺水状态下,若按需水预测结果配置供水,不现实,经济上也不合理;另一种模式是用水资源的供给可能性来控制需求总量,先确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相应的工程安排,然后计算各水平年的可能供水量,最后再根据供水量的大小安排工农业生产需水,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科学、合理、客观的水资源需求预测应体现以下几方面。
(1)水资源需求预测的思想应当是将水资源的需求与供给联系起来考虑,将影响需水、供水、生态、经济这4大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作为内生变量处理,在各个水平年均保持供水变量与需水变量间的动态平衡。
(2)用水部门如城市生活与工业供水、水力发电、农业灌溉等均有内在联系,所以在进行需水预测时除了要考虑水资源的需求水平与供给水平间的相互适应外,还要考虑各经济部门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3)水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相对比较稳定,因此需求变化随因素变化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在进行分解预测的同时,要兼顾其规律性的验证,以确定需水预测的合理性。
(4)需水预测呈现多层次、多种类,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部门对水资源需求量的精度和范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要依据不同的需水要求选择不同的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