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 哮喘的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应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阶段因人而异地选择适当的防治方案。
2.具体措施及药物 去除病因应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病灶,去除各种诱发因素(如吸烟、漆味、冰冷饮料、气候突变等)。而控制发作主要是解痉和抗炎治疗,用药物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和炎症,减少黏痰分泌。
(1)急性发作期治疗
1)吸入疗法:目前常用的这类药物有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5岁,每次1ml,每8~12h雾化吸入1次;哮喘持续状态,每20min1次,连续4次。
2)全身用药:①茶碱类药物。氨茶碱不仅可解除支气管痉挛,还有抗炎、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脱颗粒以及刺激儿茶酚胺释放等作用,对吸入抗原后立即发生的速发型哮喘反应和约在6h后发生的哮喘迟发型反应都有效。小儿剂量为每次2~4mg/kg,静脉滴注。茶碱缓释剂(茶喘平胶囊),每次8~10mg/kg,12h1次。氨茶碱的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宜作血浓度监测,维持其在10~15μg/ml的最佳浓度。②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能增加环腺苷酸(CAMP)合成,阻止白三烯、前列腺素、血栓素等缓发介质的释放,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生成,从而可预防和抑制气道炎症反应,降低气道反应性和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LAR),是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急性发作期予氢化可的松:每次5mg/kg;甲泼尼龙:每次2mg/kg。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众多的副作用,故必须:a.尽可能用吸入疗法,用氟替卡松气雾吸入。b.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证,一般只用于重症,或持续发作,或其他平喘药物难以控制的反复发作患者,症状缓解后即停药。③抗生素疑伴呼吸道(特别是合并肺炎者)细菌感染时,需同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④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运用吸氧、镇静、补液,纠正酸中毒,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防治感染、支持疗法等手段进行治疗,必要时机械通气。
(2)缓解期治疗
1)免疫治疗:①用于对不可能避免的抗原(如尘埃、尘蜗、花粉等)过敏,而一般治疗又未能控制复发者。②免疫调节治疗,以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过敏性。
2)孟鲁司特钠: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对速发型超敏反应(TAR)和迟发型超敏反应(LAR)均有预防作用。可作为轻度哮喘的替代激素治疗和中重度哮喘的联合用药。剂量:6岁服4mg/次,每日1次。
3)氯雷他定:作用与色甘酸钠相似,小于2岁者每次2.5mg,每日1次;大于2岁者每次5mg,每日1次,口服6周无效可停用。
4)激素吸入疗法:哮喘缓解期患儿应继续吸入维持量糖皮质激素,β2受体兴奋剂沙美特罗与激素氟替卡松混合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一般每日2次,早晚各1揿),或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各揿一下,每日2~3次。至少6个月至2年或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