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要点
2025年10月13日
一、诊断要点
流行季节,易感儿童,有猩红热接触史。
1.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
(1)疹前期:一般不超过24h,少数可达2日。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咽痛,吞咽时加剧。伴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症。咽及扁桃体有脓性渗出物。软腭充血,有细小红疹或出血点,称为黏膜内疹,每先于皮疹出现。舌苔白,舌尖和边缘红肿,突出的舌乳头也呈白色,称为“白草莓舌”。
(2)出疹期:多在发热24h内出疹,皮疹最早见于耳后、颈部、上胸部、腋下,然后迅速由上而下波及全身。皮疹特点是全身皮肤弥漫性发红,其上有红色细小丘疹,呈鸡皮样,抚摸时似砂纸感,压之退色。皮疹密集,疹间皮肤红晕,偶可见正常皮肤,用手指按压皮疹,皮疹色退,暂呈苍白,10余秒后恢复原状,称“贫血性皮肤划痕”。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成线状排列,可夹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为“帕氏线”。起病4~5日时,白苔脱落,舌面光滑鲜红,舌乳头红肿突起,称“红草莓舌”。面部潮红,无皮疹分布,口唇周围苍白,形成“环口苍白圈”。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3)恢复期:皮疹于3~5日后颜色转暗,逐渐消退,体温逐渐下降,一般情况好转。皮疹消退后1周,开始按出疹先后脱皮,先从面部糠屑样蜕皮,渐及躯干,最后四肢,重症可见大片状蜕皮,以指趾间最明显。约2周脱尽,蜕皮后无色素沉着。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CRP升高。
(2)细胞学检查:咽拭子细菌培养可分离出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