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要点

一、诊断要点

发病前1~2周有传单接触史。

1.临床表现

(1)起病初始,可有轻重不同的前驱症状,如全身不适、畏寒发热、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2)发病期典型表现:① 不规则发热。体温38~40℃,热程大多1~2周,少数可达数月。虽有高热但全身中毒症状不显著。②淋巴结肿大。颈后及全身淋巴结肿大,并轻度压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大小不等,无粘连,在病程第一周即可出现,2周后逐渐消退,少数持续数月甚至数年。③ 咽峡炎。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见灰白色假膜,易剥脱,少数有溃疡。④ 肝脾肿大。约半数有轻度脾肿大,伴疼痛及压痛,偶可发生脾破裂。肝大者可有肝功能异常,并伴有急性肝炎的上消化道症状,部分有轻度黄疸。⑤皮疹。约1/3的病例在病后1周出现皮疹,其形态呈多样性,或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或麻疹样皮疹,以躯干部为主,数日内渐退。

(3)本病常累及心、肺、肝、肾、脑等器官,而出现咳喘、黄疸、血尿、惊厥及瘫痪失语等症状,病程2~4周。恢复期全身症状消退,但精神疲软,淋巴结及脾肿大消退较慢,持续数周或数月。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起病1周末白细胞总数可上升至(10~20)×109/L,分类以单核和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占白细胞总数60%或以上,异形淋巴细胞>10%或绝对值>1.0×109/L,依其形态可分为空泡型、不规则型和幼稚型三型。

(2)血清嗜异性凝聚试验:比值>1∶64,豚鼠肾吸附后>1∶40,牛红细胞吸附后为阴性。

(3)EB病毒抗体测定:IgM、IgG在起病1周内即可出现,前者持续4~8周,后者终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