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应诏敕自疏韵 北朝·北周 庾信
御辩诚膺录[1],维皇称有建。雷泽昔经渔[2],负夏时从贩。柏梁骖驷马[3],高陵驰六传[4]。有序属宾连[5],无私表平宪。河堤崩故柳[6],秋水高新堰。心斋悯昏垫[7],乐彻怜胥怨[8]。禅河秉高论[9],法轮开胜辩[10]。王城水斗息[11],洛浦河图献[12]。伏泉还习坎[13],归风已回巽[14]。桐枝长旧围,蒲节抽新寸[15]。山薮欣藏疾[16],幽栖得无闷[17]。有庆兆民同[18],论年天子万[19]。
题解:
载《文苑英华》《古诗纪》。“洛浦河图献”,用河图典。
校勘:
①经渔,一作“缉渔”,见《文苑英华》,下同。②平宪,一作“中宪”。③胜辩,一作“胜辨”。
笺注:
[1]御辩,驾驭世变。膺录,膺图,承受瑞应之图,代指帝王得国或嗣位。[2]雷泽,代指大禹。[3]柏梁,柏梁台,汉武帝元丰三年(前108年)所筑,诏群臣二千石且能为七言诗者,乃得上座。骖,驾三匹马。驷,同驾一车之四马。《柏梁诗》云:“骖驾驷马从梁来。”[4]高陵,高山,亦代指陵墓。六传,传车六乘,后代指皇子登基。[5]宾连,瑞木,象征继嗣。[6]崩,倒塌。[7]心斋,来自庄子,指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昏垫,陷溺,指困于水灾;亦指水患、灾害。[8]乐彻,即去乐。《周礼》:“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大傀异烖,诸侯薨,令去乐。”胥怨,相怨,多指百姓对上的怨恨。[9]禅河,古印度河名,相传佛涅槃前曾入此河沐浴,后因以谓修习禅定的境界。[10]法轮,佛教语,谓佛说法,圆通无碍,运转不息,摧破众生烦恼。[11]水斗,谓周襄王二十三年(前629年),洛阳地区,洛水、谷水相斗,将毁王城。[12]洛浦,洛水之滨,言龙马献图之事。[13]伏泉,地下流出之水。习坎,险阻。[14]归风,回风。巽,风。[15]蒲节,端午节,旧时端午节于门上挂菖蒲叶,因有此称。[16]山薮,山深林密之处。[17]幽栖,幽僻的栖止之处,亦指隐居。无闷,没有烦恼,多指离群索居之心态。[18]兆民,百姓。《尚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19]论年,按照年龄说。天子万,《诗经·江汉》:“天子万年。”
析义:
此应诏而作,概言周明帝之立也。庾信由南入北,滞留北地,历仕西魏、北周,因才高而见赏,周明帝、周武帝皆殊礼之。应诏之诗,语多陈词,易流于俗。信妙手拈典,博物洽闻,冠绝一时,穷南北之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