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绿珠 元·袁凯
2025年08月10日
赋得绿珠 元·袁凯
于越山水秀[1],自古有名娃[2]。绿珠虽后来,声名天下夸。明珠动万斛,轻绡亦论车[3]。众人不能得,独向石崇家。名园临紫陌[4],高楼隐丹霞[5]。文犀饰窗槛[6],白玉缀檐牙[7]。为乐未及终[8],前祸忽来加。厚意何可忘[9],微命何足多[10]。委身泥沙际[11],终令后世嗟。夏女曾灭国[12],周褒亦乱华[13]。古人已如此,今人将奈何。犹胜中郎女[14],清泪湿悲笳。
题解:
载《全元诗》。诗后注:“海叟再赋绿珠,殆为杨完者聘丞相之女而作也。”
校勘:
①万斛,一作“盈斛”,见《列朝诗集》,下同。②前祸,一作“奇祸”。③夏女,一作“殷女”。
笺注:
[1]于越,古越国,今浙江省一带。[2]名娃,西施,代指美人。[3]轻绡,一种透明而有花纹的丝织品。[4]紫陌,京城郊外之路。[5]丹霞,红霞。[6]文犀,有纹理的犀角。窗槛,窗下的栏杆。[7]檐牙,檐际翘出如牙的部分。[8]为乐,奏乐。[9]厚意,深厚情谊。[10]微命,卑微之命。[11]委身,脱身。[12]夏女,指夏代妹喜,夏代末君桀之元妃。[13]周褒,褒姒,周幽王第二任王后。[14]中郎女,指蔡文姬,蔡邕之女,被匈奴左贤王所掳,作《胡笳十八拍》。后曹操以重金赎回。
析义:
庸人之论耳。历代亡国,辄归咎美人,名其曰“红颜祸水”,若夏之妺喜,周之褒姒,诚推脱之辞,乃俗见也。君主自乱政,纵无美人,亦难逃倾覆耳。美人遇此,方为大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