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龙行并叙 宋·苏轼

起伏龙行并叙 宋·苏轼

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1]。至今颅骨带霜牙[2],尚作四海毛虫祖[3]。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碧潭近在古城东,神物所蟠谁敢侮。上敧苍石拥岩窦[4],下应清河通水府[5]。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6]。当年负图传帝命[7],左右羲轩诏神禹[8]。尔来怀宝但贪眠,满腹雷霆喑不吐[9]。赤龙白虎战明日[10],倒卷黄河作飞雨。嗟我岂乐斗两雄,有事径须烦一怒[11]

题解:

一作《起伏龙行并引》,载《苏轼诗集》。东坡自言:“徐州城东二十里,有石潭。父老云与泗水通,增损清浊,相应不差,时有河鱼出焉。元丰元年春旱,或云置虎头潭中,可以致雷雨,用其说,作《起伏龙行》一首。”

此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春,东坡以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权知徐州军州事任。按,用河图典,下同。

校勘:

①嗟我,一作“嗟吾”,见集本、施乙、类丙。②径须,一作“必须”,见类甲。

笺注:

[1]雪毛虎,出《后汉书·板楯蛮夷传》:“秦昭襄王时有一白虎,常从群虎,数游秦、蜀、巴、汉之境,伤害数千人。昭王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金百镒。时有巴郡阆中夷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楼射杀白虎。”[2]颅骨,头骨。[3]毛虫祖,代指老虎。[4]岩窦,岩穴。[5]水府,相传乃水神或龙王居所。[6]烟缕,袅袅上升的细长烟气。[7]负图,即龙马负图。帝命,天命。[8]左右,帮助。羲轩,伏羲与黄帝。神禹,即大禹。[9]雷霆,霹雳。[10]明日,东坡自注:“是月丙辰,明日庚寅。”[11]径须,直须。

析义:

祈雨之作矣。盖将虎头置于潭中,愿虎龙争斗,以召风雨。既为祷词,故极言赤龙之勇,视之为负图之神物,故而方可力压白虎,倒卷黄河而大雨倾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