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篇 明·郑岳
河浑浑,发昆仑。张骞葱岭迹未到[1],虚持汉节寻真源[2]。南流中国见积石[3],雷奔百折趋龙门[4]。洑流转徙浩无垠[5],历代为患难具陈[6]。武帝之时决瓠子[7],万乘沉璧躬负薪[8]。我浮江汉历南纪[9],白首始一过孟津。洪流迅急横绝渡[10],浊浪汹涌凝心神。江汉合流清且驶,如何此水混泥滓[11]。一斛水,一斗泥。临流不可汲,去岸即须犁。往年曾决张秋口,万金累址成圩堤[12]。从此安流循禹迹[13],并岸蒸民尽粒食[14]。方今九五登圣神[15],川岳百灵俱效职[16]。嗟尔河伯谨堤防,侈心莫纵兴望洋。蛟龙自尔安窟宅[17],平波帖席一苇航[18]。
题解:
载《山斋文集》。
笺注:
[1]葱岭,即帕米尔高原,古代丝绸之路经此。[2]真源,本源。[3]积石,山名,阿尼玛卿山,在今青海省东南部,延伸至甘肃省南部边境,乃昆仑山脉中支,黄河绕流东南侧。《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4]雷奔,若雷之奔行。龙门,即禹门口,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5]洑流,潜流。转徙,辗转迁徙。[6]具陈,详述。[7]瓠子,古堤名,旧址在河南濮阳境内。[8]万乘,天子,此处指汉武帝治理水灾一事。[9]南纪,即南戒。古指南方阻隔少数民族的山河界限。[10]洪流,浩大的水流。[11]泥滓,泥渣。[12]圩堤,在河滨、江畔等低洼地区修筑的堤坝,用于防止洪水来袭。[13]安流,舒缓地流动。[14]蒸民,百姓。粒食,以谷物为食。[15]圣神,颂圣之词,代指皇帝。[16]川岳,犹山川。百灵,各种神灵。效职,尽职。[17]蛟龙,相传蛟发洪水,龙兴云雨。窟宅,神怪的居所。[18]帖席,卧于席上,表示安稳。
析义:
此诗可与元黄哲《河浑浑》比照而观。白首始过孟津,浊浪掀天,撼人心神。黄河决堤,天下震荡。唯愿河伯莫起望洋之叹,生民安业,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