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卫宫指挥余庆堂卷 明·王佐
2025年08月10日
邵武卫宫指挥余庆堂卷 明·王佐
宫指挥,将门子,手持剡溪藤尺许[1]。藤心铁画珊瑚钩[2],历历皆是勋庸纪[3]。自言真龙起淮甸[4],乃祖从龙初豹变[5]。耳闻周武孟津盟,身翊汉高垓下战[6]。鼎湖龙去八千秋[7],攀鳞上天从翱游[8]。拾得乌号在孙子[9],延赏与国今咸休[10]。铁马他年来福建,狼烟蓦地昏沙县。幕府从容授一旗,天山霹雳定三箭[11]。祖父勋庸奕世光[12],将军步武庆源长[13]。况今年少且英武,带砺山河宁可量[14]。
题解:
载《鸡肋集》。按,用武王伐纣典,下同。
笺注:
[1]剡溪藤,指用剡藤所制之纸。[2]珊瑚钩,喻书画作品之华美珍贵。[3]勋庸,功勋。[4]淮甸,淮河流域。[5]豹变,幼豹长大退毛,其毛光泽焕发,后喻势位显贵。[6]垓下,指刘邦围项羽于垓下之战。[7]鼎湖龙去,黄帝铸鼎乘龙之典。[8]攀鳞,用黄帝上天,群臣随之乘龙之典,后指依附帝王以成功名。[9]乌号,用黄帝典。《史记·封禅书》:“……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10]延赏,延及他人的赏赐。[11]定三箭,用唐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典,后指兵马娴熟,功勋卓著。[12]奕世,世世代代。[13]步武,追随先人的脚步。[14]带砺,喻河山。《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使河如带,泰山若厉。”
析义:
颂赞之作也。其为将门之后,且有从龙之功,故屡引黄帝鼎湖龙去之典,以纪攀鳞附翼之事。君年少而勇武,绍祖建功,计日可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