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河 清·弘历
导河积石至龙门[1],华阴底柱逮孟津[2]。播为九河入于海[3],神禹旧迹堪指论[4]。后世因循渐南徙,谁能障使归其原。又闻刷黄利深导,义取其合毋取分。一河犹时虞淤壅,析而为九流难奔。居今志古不尽同,卓哉史迁垂名言[5]。
题解:
载《御制诗二集》。
笺注:
[1]积石,山名,即阿尼玛卿山。《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2]底柱,山名,在三门峡黄河急流中,其形如柱,故称。[3]九河,禹时黄河有九大支流,后泛指黄河。[4]神禹,即夏禹。指论,议论。[5]史迁,指司马迁。
析义:
盖言治河之难矣。黄河淤积,乃历朝之患,一朝泛滥,天下皆惊。汹汹九曲水,何日复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