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行 三国·魏 曹操
2025年08月10日
蒿里行 三国·魏 曹操
关东有义士[1],兴兵讨群凶[2]。初期会盟津[3],乃心在咸阳[4]。军合力不齐[5],踌躇而雁行[6]。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7]。淮南弟称号[8],刻玺于北方[9]。铠甲生虮虱[10],万姓以死亡[1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题解:
蒿里,乐府古题,泛指墓地,多用作挽歌。“断人肠”,一作“绝人肠”,见《宋书·乐志》。按,此诗用武王伐纣,会八百诸侯于孟津之典,下同。
笺注:
[1]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义士,此处指讨伐董卓联军。[2]群凶,董卓及其党羽。[3]初期,本来期望。盟津,借武王伐纣之典,希望伐董联军亦能齐心协力,歼灭董逆。[4]乃心,其心,即关东义士之心。咸阳,暗指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5]力不齐,言伐董联军各自打算。[6]雁行,喻联军列阵观望,踌躇不前。[7]嗣还,不久。嗣,后来。“还”通“旋”,不久。自相戕,自相残杀。[8]弟称号,言建安二年(197年),袁绍之弟袁术于淮南寿春自立称帝。[9]刻玺,言初平二年(191年),袁绍谋废献帝,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并刻天子印玺。[10]虮虱,虱及其卵。[11]万姓,万民。
析义:
借古乐府写时事,自曹操始。汉末兵燹四起,董卓祸乱朝纲,关东义士齐歃血,欲匡扶汉室,誓杀此獠。奈何人心不齐,各自为政,土崩瓦解。而后诸侯割据,生民流离,遍地白骨无人收。乱世之悲,为之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