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影响的综合
阳刚型、壮美式的山东海滨女性形象的出现,从根底上来说是源于生活。在本书的第一章中,我们就专门论述了山东海滨民众在渔盐之利、沧海之险、海防之所与浪漫之地等自然与人文环境下辩证综合出的人格特质:刚强豪悍、尚武重义、开放自由。这些来自自然和历史深处的地域人格虽然会在现代日益频繁的交流与同化中逐渐褪色,但历史文化的坚韧性和反同化的本能与理性自觉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使得20世纪的中国依然存在地域人格的明显差异,也随之会出现文艺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地域特质。
人是文化的存在,人也是时代的产物。当代德国著名的哲学人类学家米切尔·兰德曼曾说过,一定文学作品都是一定文化精神的派生物。一定文化精神的出现既包含历史的积淀,也融汇时代的因素。以上我们所论述的坚韧不拔、大胆泼辣的山东海滨女性几乎全部出现在80年代,她们的刚性特质和时代所赋予女性的精神品质应该说是一致的。当时,在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的保障之下,中国女性浮出地表、登上历史前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存空间,在众多领域都神采奕奕,显示出女性独有的价值。同时,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封建父权观念,也被整个社会强烈地撼动了。女性确实迎来了一个大解放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强不息、独立自主的山东滨海女性形象的整体出现是时代的自然结果。
另外,光彩夺目的20世纪山东海滨女性形象都是出自男作家笔端,这固然是男作家对客观存在的海滨女性的实有形象的呈现,但同时他们提纯实有,凸显海滨女性独立自主、泼辣仗义的特点,也流露出男性作家主观上对女性的希冀与想象,实现了男作家自身的女性理想。在这些融合主客观的女性形象中,我们看到男作家清除女性身上的历史积垢、塑造有别于传统审美的女性形象的努力与成功,感受到女性命运的历史性嬗变,体会到人性解放的广度与深度。但丰富复杂的海滨女性都交给男性作家来塑造毕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且已有女性形象不免有着扁平化的倾向,这就更有必要有待女性作家的参与,有待男作家的新的开拓。
【注释】
[1]黑格尔:《美学》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96版,第318页。
[2]杨振声:《杨振声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4页。
[3]杨振声:《杨振声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4页。
[4]杨振声:《杨振声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5页。
[5]谢勒著、陈慧等译:《个体:生死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
[6]马斯洛著、李文湉译:《存在心理学初探》,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1页。
[7]杨振声:《杨振声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9页。
[8]杨振声:《杨振声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25页。
[9]张宏念、晓蓓主编:《世界著名思想家论人生》,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版,第132页。
[10]李越:《马克思的自我实现观点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实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1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92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13]马斯洛著、李文湉译:《存在心理学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1页。
[14]马斯洛著、李文湉译:《存在心理学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4页。
[15]张炜:《张炜名篇精选·短篇小说精选》,山东友谊出版社1996年版,第196页。
[16]孙鸷翔:《野厨》,华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33页。
[17]张炜:《张炜名篇精选·短篇小说精选》,山东友谊出版社1996年版,第75页。
[18]宗良煜:《苏伊士之波》,《山东文学》1987年,第2期。
[19]宗良煜:《与魔鬼同航》,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92页。
[20]宗良煜:《与魔鬼同航》,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5页。
[21]宗良煜:《与魔鬼同航》,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92页。
[22]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文集》(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11-512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3页。
[24]峻青:《海啸》(缩写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第349-350页。
[25]魏爽:模范形象建构的社会学解读,吉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36-37页。
[26]曲波:《桥隆飙》,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282-283页。
[27]张炜:《鱼的故事》,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139页。
[28]张炜:《鱼的故事》,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139页。
[29]李尚通:《李尚通中短篇小说集》,中华文化出版社1992年版,第47页。
[30]张宏念、晓蓓主编:《世界著名思想家论人生》,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版,第132页。
[31]杨振声:《杨振声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24页。
[32]王润滋:《王润滋短篇小说集》,山东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46页。
[33]张炜:《鱼的故事》,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93页。
[34]卢万成:《芝罘旧夕阳》,华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03页。
[35]张炜:《张炜名篇精选·短篇小说精选》,山东友谊出版社1996年版,第74页。
[36]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09页。
[37]周作人:《答蓝志先书》,《新青年》1919年第4期。
[38]庐隐:《庐隐代表作》,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第384-3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