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果报应观
合并来看,王润滋的这两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情节结构,即行为不端——遭遇不测——忏悔补过,从中流露出的即是民间的因果报应观。这与我们前面论述的张炜小说的思想倾向是一致的,区别只是张炜小说重在呈现人对自然的破坏所遭致地报复,而王润滋的小说重在呈现人对他人的欺压、欺骗、不忠而导致的灾难性事件,其共同的思想根源则是“天人感应”理念。天人感应的要义是:人类与宇宙之间存在着神秘的感应关系,天文、地理和人事是能够互相关联、感应、促变和影响的。自古以来,中国的多数老百姓深深地相信这一融感性体验、伦理、政治、神学、哲学为一体的理念,它在中国人的道德修为与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弘扬天人感应的文学创作既凸显创作者的主观性,又接通民间信仰与民族传统,无疑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