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传说的新创
2025年09月26日
第七章 历史与传说的新创
既然每一事物都所来有自,那么回眸凝神,在历史深处探索、沉思,寻求当今的对照与参考,为解惑答疑布置另一个场区,为找准方向提供另一样思虑,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情了。因此,历史题材的小说写作一直备受青睐。但放在20世纪山东海洋文学的范畴之内来看,集中在这方面用力的成果并不多,有张炜的《东巡》《造船》《射鱼》《瀛洲思絮录》、李艳祥的《徐福东渡》等。与凌力的《少年天子》《梦断关河》《暮鼓晨钟——少年康熙》、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徐兴业的《金瓯缺》、卧龙的《汉武大帝》、唐浩明的《曾国藩》《张之洞》、熊召政的《张居正》等在全国掀起的一波又一波阅读热潮相比,这些作品如偏寂的沙滩,少人光顾,相应的研究工作也寥若晨星。但对于山东海洋文学而言,这些作品却像不显山不露水的暗涌,有着纵深的渊源处与遥长的未来线,是山东作家观照自我生活热土的别样收获,其上旋载着山东海疆的过去,也推涌着中国国民性的根脉,是值得我们费心费力、专门研究的。